一、應做好訴訟材料的庭前審查
訴訟材料庭前審查的目的是為了整理庭審思路,明確庭審方向,為保證庭審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因此,訴訟材料的庭前審查也是做好庭審控制的基礎。
訴訟材料的庭前審查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通過對訴狀等基礎訴訟材料的閱讀和整理,弄清訴訟請求的意思,并固定權(quán)利請求以及相應的請求權(quán)基礎;列出基礎訴訟材料中不明確的、明顯錯誤的、相互沖突的內(nèi)容,進而形成庭審提綱,將關鍵問題和模糊的問題一一標注,便于在庭審中進行針對性的調(diào)查核實,這也是庭前工作中的重點。另一方面,應核實訴訟的程序性材料的完備性,以保證庭審過程的合法性,避免當事人當庭以程序不合法為由提出延期或中止開庭,從而影響庭審的正常進行以及對其他工作安排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二、社會心理學在庭審控制中的運用
庭審的主要工作是通過事實調(diào)查和法律辯論,完成請求權(quán)基礎中的要件事實與當事人主張的要件事實的比對,進而固定為“三段論”邏輯公式中的小前提,為法律適用和裁判打下基礎。庭審活動屬于社會活動,社會心理規(guī)律在庭審活動中也當然適用。社會心理學在庭審控制中的關鍵是解決溝通有效性的問題。下面介紹幾種實踐中常見的溝通問題及解決辦法。
1、溝通失位。有些法官在庭審中有時會有口頭語、吐糟、甚至臟話,影響了法庭的嚴肅性;有些法官會不自覺的將自己對當事人的喜惡直白的表達出來,可能引起當事人的抵觸和不信任;有些法官在庭審中會不經(jīng)意向當事人表露出對案件走向的態(tài)度,擾亂了正常庭審中的當事人訴辯格局,使當事人再無心思專注庭審活動或面對對方當事人和法庭雙方進行訴辯攻防,會使當事人對法庭的公正與中立產(chǎn)生誤解,這些都是溝通失位的表現(xiàn)。個人情感的自由表達和宣泄是旁觀者的風格,而法官作為庭審指揮者,應以庭審效果最大化為目標,這是其特定的職業(yè)要求,法官應該明確自己在庭審活動中的角色定位,不過于明顯的流露個人感情和態(tài)度傾向,才更有利于對庭審的控制。
2、溝通錯位。溝通錯位是庭審和調(diào)解中最常見的問題。我們經(jīng)常在做調(diào)解工作時,往往急于闡述自己對調(diào)解態(tài)度和意見,但是可能更想將自己所遭受的損害向法官傾訴;或者在庭審中,法官詢問一個事實問題時,當事人卻在陳述另一個事實。雙方在談論不同的事,即使都有道理,也不會有任何效果,反而會讓持有不同見解的雙方更加固執(zhí)己見,甚至會升級為爭吵,使庭審場面失控。雙方均欲以自己觀點的正確性來達到支持自己觀點并否定別人觀點的雙重目的,這就形成了溝通錯位。前面的兩個目的不可能放在一起解決,必須要先理解對方所表達的意思,站在對方的角度尋找對方觀點和邏輯的錯誤并進行反駁,才是有效的反駁,然后再輔以自己觀點的闡述才是最具說服力的訴辯理由。因此,法官控制庭審時,必須要站在當事人的角度理解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并及時作出針對性的回應,才能從容的控制庭審的節(jié)奏和走向。
3、拒絕溝通。實踐中拒絕溝通的類型很多,概括起來有法官拒絕與當事人溝通和當事人拒絕與法官溝通兩種。例如:對當事人進行身份定義,詢問當事人諸如“你上過學沒有,你懂不懂法律,你代理過這類案子沒有”等問題;或者對當事人進行動機揣測,詢問當事人諸如“你是不是在故意找麻煩,你騙得了法庭嗎,你要是有錢你也請律師”等問題;又或者有的當事人文化程度、訴訟技能的較低或者因緊張、氣憤等原因無法表達有效信息造成溝通不能等。因此,對于文化程度和訴訟能力較低的當事人,法官應避免使用法律術語,而改用較為通俗的語言進行詢問并及時給予釋明;對于因緊張、氣憤等原因造成情緒不穩(wěn)定的當事人,法官可以先問幾個無關緊要的問題或者先了解一下案件背景,平復當事人的情緒,緩解緊張氣氛,引導當事人進入庭審狀態(tài),也能通過訴訟背景的了解輔助理解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對于在法庭詢問過程中,對當事人進行身份定義或揣測當事人動機的情形,實際上脫離了案件事實本身,也就相當于對當事人發(fā)出了拒絕溝通的信號,如果當事人尚未表達完全或者法官對當事人的定性過于主觀,會增加當事人的抵觸和對抗情緒,這有悖于庭審功能的發(fā)揮,也會影響了庭審控制的效果。
三、法律制裁對庭審控制的保障
法律的生命力是其背后國家強制力的保障,庭審控制也離不開民訴法等法律的強制力保護。對于庭審中可能會出現(xiàn)違反法庭規(guī)則或是違反庭審紀律,影響庭審正常進行的行為,應嚴格依照民訴法第十章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的規(guī)定,對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進行制裁。
另外,新修改的民訴法增加了誠實信用原則,這既是對當事人參加訴訟活動提出的要求,也是對法官提出的要求,當事人應該善意的適用訴訟程序,不搞“證據(jù)突襲”,不搞虛假訴訟等有悖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否則可以依據(jù)民訴法第65條、112條、113條等條文的明確規(guī)定進行處罰和追究責任;法官也應遵守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主動回避,善意適用經(jīng)驗法則等。只有嚴格適用法律規(guī)則并遵循法律原則,以法律的強制力對影響庭審的行為追究相應責任的情況下,才能為庭審控制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庭審控制能力集中反映了法官知識和經(jīng)驗的全面性以及綜合運用能力,也是法官個人學識素養(yǎng)和生活智慧等多方面綜合素質(zhì)的體現(xiàn),同時也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父親有案底影響孩子考大學嗎
2021-03-09倉庫租賃協(xié)議
2021-02-01解除婚姻關系有什么條件
2020-11-15大學里可否結(jié)婚
2021-01-27申請撤銷強制執(zhí)行后多久解凍
2021-02-06高速公路上發(fā)生交通事故,當事人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03工傷賠償程序該怎么走?
2021-01-24在商品房交易中,訂金與定金在法律上是有明顯區(qū)別的
2020-12-19違法建筑買賣合同可否應予受理
2021-03-03暫住證過期了重新辦都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9入職材料補齊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9要辭職了領導不讓走怎么辦
2021-01-18意外事故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29海洋運輸貨物保險的險別分類有哪些
2020-12-01摩托車發(fā)生事故如何快速理賠
2020-11-17公眾責任險附加條款內(nèi)容是什么
2021-01-06簽土地承包合同注意事項都有哪些
2021-02-14未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但已開發(fā)使用是否繳納土地使用稅
2020-12-16戶口遷出房屋變空心房,拆遷補償比正常房屋低嗎
2020-11-13住改非拆遷,國家有沒有統(tǒng)一的補償標準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