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遲延的如何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以外,為新要約。本條是對延遲承諾的規定。承諾本應在承諾期限內作出,超過有效的承諾期限,要約已經失效,對于失效的要約發出承諾,不能發生承諾的效力,應視為新要約。如果承諾明顯地遲發了,明顯地超過了合理期限,當然不能生效。但是,有許多承諾難于判斷是否在合理期間發出的。判例法認為,如果受要約人有根據認為其承諾是在合理期間內發出的,根據誠實信用原則,要約人應當接受這個承諾。如果根據他的理由斷定這個承諾已經逾期,不愿承認這個承諾,他就必須把這個意思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否則承諾有效、合同成立。《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21條第1款的規定與意大利的規定相仿:“逾期接受仍有接受的效力,如果發價人毫不遲延地用口頭或書面將此種意見通知被發價人。”《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2.9條中也有類似的規定:“逾期承諾仍應具有承諾的效力,如果要約人毫不延遲地告知受要約人該承諾具有效力或就該承諾的效力發出通知?!蓖▌t的解釋是,逾期承諾通常無效,本條中此項的規定與《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21條的規定一致。
如果要約人接受逾期承諾,則在一項逾期的承諾送達要約人時,而不是在要約人通知受要約人其認為該逾期承諾有效時,合同視為成立。并舉例說明:甲指定3月31日為承諾其要約的最后期限。乙的承諾于4月3日送達甲。甲仍然對該合同有興趣,愿意接受乙的逾期承諾,并且立即通知了乙。雖然該通知是在4月5日才送達乙,但合同于4月3日成立。本條的規定參考了公約與通則。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該承諾有效。另外,本條的“承諾期限”不但指要約人在要約中規定的承諾期限,也指要約人未規定承諾期限,而根據實際需要推斷的合理的承諾期限。
承諾遲延的概念
指受要約人作出的承諾超過承諾期限到達要約人。遲延的承諾不發生承諾效力。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在很多時候,如果要約人接受逾期承諾,則在一項逾期的承諾送達要約人時,而不是在要約人通知受要約人其認為該逾期承諾有效時,合同視為成立。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固定期合同終止到底怎么賠償
2020-11-20申請工傷認定要多久才行
2021-02-27股東虛假簽字能否行政訴訟
2021-02-13購置固定資產是否需繳納印花稅
2021-02-26交警判定責任后對方不給錢怎么辦
2021-02-05從事非法改裝汽車的企業如何處罰
2020-11-09商業匯票是什么,商業匯票的種類和特點是什么
2020-12-11如何打交通事故官司
2021-01-13交通事故起訴材料
2020-11-10啥時候能放棄遺產繼承權
2021-03-14集體土地拆遷賠償標準
2021-01-21小型股份公司章程是怎樣的
2020-12-18經濟補償金離職后發放嗎
2021-03-01勞動糾紛發生后調解期限是多久
2021-03-11兒童意外險限額是多少
2020-11-21建筑工程保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20人身保險合同中止后可以繼續嗎
2021-03-12淺析道路交通事故中保險公司應承擔的責任
2021-02-26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八條
2021-01-15弱體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