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對當事人申請再審(民事)案件的范圍和時間的限制規定
對已生效的解除婚姻關系的判決和按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審理的案件以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后維持原判的案件,當事人不得申請再審。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生效后二年內提出。此外,當事人申請再審不影響原判決、裁定的執行。
一、民事訴訟法對審判監督程序修改的主要內容
民事訴訟法對審判監督程序的修改主要涉及七個方面的內容
1.適當調整了申請再審管轄一律“上提一級”的規定?,F行民事訴訟法于1991年4月9日通過,并于當日公布施行,根據1991年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既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實踐中當事人向人民法院多頭申訴,反復申訴,法院反復審查。所以2007年修改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時,其中最重要的修改內容之一就是刪去了當事人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規定,保留了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明確將申請再審管轄一律“上提一級”。“上提一級”代表多數申訴人的愿望,但也帶來了上級法院任務量的巨大攀升,引發上級法院審查再審申請的質量危機等問題。考慮到“有的當事人不愿意到上一級法院申請再審,特別是地域跨度較大的邊疆省區這種情況更為突出”。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改進一步完善了申請再審管轄制度,規定了一方當事人人數眾多或者雙方當事人為公民的案件,也就是通稱的兩類案件,當事人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也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2.細化了再審事由。再審事由對于申請再審案件來說意義非凡,理由在于當事人只能以民訴法規定的再審事由提出民事再審申請,民訴法沒有列舉的事由就不是我國民事法律承認的再審事由。原民訴法第179條第1款第2項規定了一項再審兜底事由,即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179條第1款第5項規定“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本次民訴法修改刪除了管轄錯誤事由與程序性兜底事由,并將第5項事由中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限定為“主要”證據。從現在規定的再審事由與原來的再審事由相比較來看,本次民訴法的修改限制了一部分案件進入再審。另外本次修改還將原來的15項再審法定情形修訂為13項,再審事由落列更加精煉和明確。
3.刪除了決定再審的民事裁定書一律由院長署名的規定。按照2007年民訴法規定,申請再審應當向作出生效裁判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一級人民法院審查后可自己再審也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再審。而當事人申請再審和檢察院抗訴并不必然說明原審錯誤。案件經過再審以后,存在改判情形也存在維持原裁判情形。修改前的民訴法第185條規定,啟動再審的民事裁定書由院長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由于再審裁判由合議庭署名,而認為有錯誤進入再審的民事裁定書則由院長署名,因而出現了所謂“小法官改了大法官意見”的弊端。為了避免這一弊端出現,本次民訴法修改刪除了原民訴法第185條中“裁定由院長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規定。
4.增加了檢察監督的方式。本次修改一是增加了再審檢察建議監督方式,檢察機關可以采用抗訴、再審檢察建議等方式,對民事訴訟進行監督。(具體規定詳見民訴法209條)二是增加了檢察監督范圍,即檢察院可以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調解書予以監督;(具體規定詳見民訴法208條)三是增加了監督手段,檢察機關行使法律監督時可以調查核實證據。(具體規定詳見民訴法210條)
5.確立“法院糾錯先行、檢察監督斷后”模式,完善有限再審。本次修改前民事訴訟法對當事人申請再審次數、級別沒有限制。本次民訴法修改后規定,當事人不服原審裁判的,應當首先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人民法院處理完畢后,才能向檢察機關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一起案件經過一次申請再審,一次申請檢察監督后,不得再行申訴。
6.縮短了申請再審的期限。2007年民訴法規定了“二年”外加“三個月”的申請再審期限。本次民訴法修改將申請再審期限調整為“六個月”外加“六個月”。
7.調整再審一律中止執行規定。修訂前的民訴法規定啟動再審一律中止原裁判執行。本次修改規定以中止執行為原則,不中止執行為例外。對于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以及勞動報酬等情形的,可以不中止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執行。
二、民事申請再審案件的立案受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審監程序司法解釋),結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案件的受理條件主要有以下方面:
1.申請再審期限。對于依照普通再審事由申請再審的,申請再審期間由客觀標準確立,自裁判發生法律效力次日起計算,為6個月。對于四類特殊再審事由(即民訴法第200條第一、三、十二、十三項規定的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裁判的;原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據以作出原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四項情形),申請再審期間由主觀標準確立,為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6個月。
申請再審期間的性質為除斥期間,是指權利預定存續期間,是不變期間,不適用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一旦期間經過,當事人申請再審權利便當然消滅。當事人申請再審日期應以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之日為準,比如有的當事人提出申請后由于再審申請書書寫不合格,應該寫明的事項沒有寫明而要求其補正的,應以當事人提出再審申請之日為申請日,而不能以補正后再交來申請或者材料的日期作為申請日期。
2.具有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再審事由。當事人認為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有錯誤的,申請再審時,應當指明其再審申請具有民事訴訟法第200條所列明的一項或多項再審事由。
3.申請再審的管轄。申請再審的管轄分兩類案件的管轄和非兩類案件的管轄。對于兩類案件,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而非兩類案件,當事人應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因此兩類案件的確定成為一個關鍵問題。民訴法規定兩類案件是指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案件及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省高級法院民事再審審查工作若干實務問題(二)對如何理解兩類案件作出了規定。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介紹的法律知識,對已生效的解除婚姻關系的判決和按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審理的案件以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后維持原判的案件,當事人不得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生效后二年內提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刑事責任指什么
2021-03-20被紀檢委留置后嚴重嗎
2020-11-12一審判決生效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1案件終審是否還可以救濟
2021-03-13公司建立了工會可以解散嗎
2021-01-04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以調整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嗎
2020-12-01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如何處理
2021-02-05如何確定競業限制的范圍
2021-01-09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9如何區分勞動關系勞務關系
2021-03-24拼裝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由誰賠償
2021-02-07人身意外險賠償給誰
2020-12-22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療事故
2021-03-24保險合同的效力變更包括哪些
2020-12-19司機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保險公司照樣得賠
2021-03-04汽車自燃房子火災怎么賠償
2021-01-23保險的損失補償原則問題
2021-03-22如何確定保險合同賠償范圍
2020-11-29責任無法認定如何理賠
2021-01-10保險代理人的業務范圍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