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超越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是否有效一直是我國公司法領域學界和實務界在爭論的一個問題。
在我國《公司法》、《合同法》尚不完善的時期,根據當時的司法實踐,法人只能在其核準登記的生產經營和業務范圍內活動,如果超越其經營范圍和業務范圍,法人的經營活動即為無效民事行為。
隨著商事交易的日漸頻繁,特別是國際貿易往來的急速增加,在國內公司制度和國際公司制度的不斷碰撞中,我國的公司治理制度也逐漸完善。眾所周知,市場經濟強調主體的意思自治和行為自由,法人是市場經濟的主要主體之一,法人的行為自由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如果把法人的經營活動限定在一個狹小的范圍之內,把任何超越范圍的經營活動都簡單地宣布為非法和無效,只會導致市場經濟的窒息和不振,而且也會影響到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和交易安全。
正是基于這一理由,1999年12月1日《最高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
因此,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應當根據法律規定,區別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處理:
(一)如果企業法人的經營活動超出了經營范圍,但并未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而且又未損害國家、合同相對人和第三人利益的情況下,只要合同本身符合民法的基本原則,且合同已經履行或能夠履行的,以保護交易安全和第三人的信賴利益為原則,應當認定合同有效。
(二)如果合同的相對人是善意的,而越權的法人是故意或過失的,而且是由有過錯的越權法人一方主動提出確認合同無效請求的,應認定合同為有效。即企業法人不得以越權無效對抗善意的相對人,主張越權合同無效的權利只有善意的相對人可以行使,除非該相對人在訂約時明知或應知企業法人超越了經營范圍。
(三)如果法人越權行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如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規定,違反國家制訂的要由專門部門專營專賣的規定,或者合同標的物屬于限制流通物品等,這種情況下,法院應根據實際情況,認定合同無效。
一般來說,超越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是有效的。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說超越法律強制禁止經營的范圍的,此時合同肯定是無效的。希望這些內容可以幫到您。如果您的問題比較復雜,我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前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離婚孩子撫養權
2020-12-15人身侵權責任承擔的方式
2021-03-17票據背書不連續怎么辦
2021-01-05妻子是否可做丈夫法定監護人
2021-02-05母親能追要多年的贍養費嗎
2020-12-14交通事故鑒定書
2021-01-03申請設立商業銀行需要的材料是什么
2021-02-26公租房申請書如何寫
2021-03-17遺產繼承超過多少年不得再提起訴訟
2021-02-13被判緩刑會影響子女嗎
2020-12-09如何對倉儲物進行入庫驗收
2020-12-15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如何辦理,辦理該證應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5老人購買壽險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6壽險投保前應該做哪些準備
2021-01-17工傷意外險理賠多少錢
2020-12-07存款保險事關錢包,12件事你必須知道
2021-01-28產品責任糾紛歸責與舉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4產品責任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19單獨的航班意外險不包括航班延誤責任
2020-11-21保險合同的成立意味著什么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