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的規定
一、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的對單位妨害民事訴訟的,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的規定不盡合理,司法建議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有待研究。
對單位有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民訴法規定為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對仍不履行的義務的,可以予以拘留。我們應該認識到,單位在作出拒不協助人民法院執行、取證等行為時,往往不是其主要負責人能夠直接決定的,再者直接責任人員該如何把握,是人民法院認定還是由單位認定?如果對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進行罰款,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有無被執行能力,會不會更加加重法院執行壓力?因此,筆者認為,被罰款的對象應該直接是單位,如果單位拒不履行,也便于確定直接責任人員,并采取進一步措施。
對司法建議的規定過于籠統。其一司法建議向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提出,有關機關有無具體的范圍?有關機關涉及人員涉及行政、事業、企業或者其他單位人員,監察機關又會不會接受司法建議?其二,司法建議不能是只發不管,發出之后有無后續的跟進措施,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是否要在一定期限內向人民法院回復,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明確,才更具有操作性。
二、第一百一十五條中規定的罰金數額彈性太大,具體在實踐中該如何把握。
新民訴法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個人和單位罰款的數額上限進一步提高,但伴隨其中的是幅度彈性太大,實踐中該如何具體掌握的問題。錢多、態度差就多罰,錢少、態度好就少罰的工作思路肯定不對,但在實踐中卻又往往如此。筆者認為,罰款金額應與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嚴重程度掛鉤,譬如對人民法院造成的社會影響,當事人應該妨害行為利益受損的程度等。
三、第一百一十六條中規定的對罰款、拘留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具體申請復議的時間是多長。
對罰款、拘留決定不服的,民訴法規定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但是,并沒有規定在接收決定書之后多少日內提出申請。實踐中一般是三日,但該三日的法律依據是什么?再者復議必須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若是省高院作出的決定,申請復議則必須向最高院提出,三日的時間是否過短。如果確實條件所限,當事人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提交書面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是否應該予以轉交。因此,筆者認為,對于該申請期限應該明確,并對申請復議的形式進行完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點納稅人銷售使用過的固定資產如何納稅
2021-01-13監外執行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29對方不領法院離婚調解書怎么辦
2020-11-14法院判決的贍養費可以公司代扣工資嗎
2021-02-10車禍致小產肇事方賠多少錢
2021-03-15公證遺產之后可否不繼承轉賣
2021-02-03入職協議書要一式兩份嗎
2020-12-16撫恤金誰有權領取
2021-01-08失聯人員如何向公安報案
2021-03-07討債時怎樣對付失聯的債務人
2020-11-13專利申請書范文應該怎么寫
2021-02-10勞務外包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18社保繳費基數低勞動仲裁補幾年
2020-12-17什么是投保單
2021-02-13保險合同的中止是什么
2021-02-02出境旅游意外保險怎么報銷
2021-01-26保險合同理賠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020-12-19保險中介是什么意思
2020-12-20保險公司拒賠起訴狀怎么寫
2021-02-23果樹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