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請執行的期限
根據《民訴法》第二百一十五條的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
相關法律:
《民訴法》第二百一十五條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二、申請執行的期限失效的兩種辦法
第一,未在法定的申請執行期限內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喪失了就本案債權向法院申請執行的權利。理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限,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一年,雙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六個月?!痹摲l第二款還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計算”,這個規定是非常明確的。審判實踐中應當而且必須遵照執行,沒有任何余地。權利人未在法定期限內申請執行,便喪失了請求法院強制執行保護其合法權益的權利。即使雙方當事人于判決或調解生效后達成新的還款協議,也并不能引起法定申請執行期限的更改。因此,不能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二,達成的還款協議,可視為雙方形成新的債權債務關系,如未按協議履行,可依據協議重新向法院提起訴訟。理由是:達成新的還款協議,是針對法院調解書實際履行中出現的問題而產生,是對未履行部分如何履行進行的重新約定,也即重新確定欠款數額和履行期限,雙方之間因此而產生新的民事法律關系。法院的調解協議已被新還款協議所取代,雙方達成新的還款協議所形成的債權,已成為自然之債,可自行向對方索取,也可以不履行還款協議為由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六條規定申請執行的前提是“一方拒絕履行的”,這應當解釋為,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應在義務人不自覺履行或不認可履行的情況下進行,而對方并沒有拒絕履行,只是履行得不及時或不完全。因此,應當允許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這一種意見實際屬于執行方面的問題,就我國目前申請執行期限的法律規定,還不能以某個人的認識為標準,你可以到法院立案庭交涉,或許予以立案,若不立案,可立馬選擇起訴。
我國民訴法有過明確的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限應該為兩年。這兩年的期限根據法律文書規定的履行期間有不同的算法。但是超過了這個期限就可以說申請執行的期限失效了。以上就是由律霸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關資料,如您還有疑惑,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父親坐牢會影響幾代人
2020-12-24贍養人應當如何贍養老人
2021-03-12無期徒刑出獄后可以吃低保嗎
2021-02-05斷絕關系永不回家犯法嗎
2020-11-17商業銀行是否需要公布上一年度的經營業績
2021-02-09競業限制領域如何界定
2021-01-10雇主責任險是什么意思
2021-03-22合同生效后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是否確立
2021-01-04原保險合同成本如何確認
2020-12-23在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也會拒絕賠付
2021-01-31酒后駕車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24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2-04被保險人法律地位研究
2020-11-15續保
2021-01-21什么是自留地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2-13土地轉讓合同
2020-12-12土地流轉農民入股合同怎么寫
2020-11-20模擬拆遷是否可以簽字
2021-03-11二手房拆遷有賠償嗎
2021-03-24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方式有哪些其補償標準該如何計算呢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