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租賃合同期限未到可不可以退租
案例
今年元月份,我和王某口頭簽訂了房屋租賃合同,約定我租賃王某門面房2間,月租金800元,租期一年。在協(xié)商租金如何交納時,王某要我一次性交清一年的租金9600元,最終我因手頭緊,只給他交了7個月的房租5600元。四月份,王某催我交余下的4000元,我因生意冷清,意欲退租,王某不同意。請問,口頭房屋租賃合同的期限未到,我可以退租嗎?
律司解答
我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五條規(guī)定:“租賃期限六個月以上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當事人未采用書面形式的,視為不定期租賃。”這一條是對租賃合同形式要件的規(guī)定,它要求租賃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訂立,這是為了將雙方的權利義務在合同中寫明,以減少因合同規(guī)定不明確而發(fā)生糾紛,而產(chǎn)生糾紛后又沒有證據(jù),使矛盾難以處理。對于沒有采用書面形式訂立租賃合同的,一旦雙方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有爭議的,視為不定期租賃。《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一條規(guī)定“不定期租賃”的“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從你來信的情況看,雖然你和王某約定房屋租賃期限為一年,但違反《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五條的規(guī)定,所以,你和王某簽訂的房屋租賃合同視為不定期租賃,你和王某都可以隨時向對方提出解除合同,但是對于作為出租人的王某來說,如果要解除合同,還應當在合理的期限之前通知你。而法律對于作為承租人的你沒有這項要求。
二、可以解除租賃合同的情形
在房屋租賃關系中,因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原因而導致房屋租賃合同解除的情況屢見不鮮。所謂房屋租賃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在尚未履行或尚未完全履行前,因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或一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或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規(guī)定的某些情況出現(xiàn),使合同關系消滅。房屋租賃合同的解除,既可是出租方的單方解除,也可是承租方的單方解除。
1、根據(jù)《城市房地產(chǎn)管理法》和《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承租人有下列行為之一或出租人因自身不可預見、不可克服的原因時,出租人可以提前終止房屋租賃合同:
(1)承租人擅自將承租的房屋轉租、轉讓或轉借的;
(2)承租人利用承租房屋進行非法活動,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
(3)承租人私自與他人互換房屋的;
(4)承祖人不按合同規(guī)定的期限交納房租達到一定期限的,根據(jù)《城市私有房屋管理規(guī)定》,承租人累計6個月拒不交納租金的,出租人有權解除合同;
(5)承租人故意損壞承租房屋,出租人有權解除合同,并要求承租人恢復房屋原狀,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賠償損失;
(6)承租人擅自拆改房屋結構或者違反合同擅自改變房屋用途的;
(7)出租人因不可預見的原因確實需要收回房屋的。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租人可以提前解除租賃合同:
(1)出租人交付的房屋不符合合同約定的裝飾標準、使用用途的;
(2)出租房屋出現(xiàn)重大損毀,有傾倒危險,出租人經(jīng)承租人催告,拒不進行修繕的;
(3)承租人已自建房屋或購置房屋,確實無須再繼續(xù)租賃他人房屋的;
(4)承租人遷離租賃房屋所在地區(qū)的。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租賃合同期限未到可不可以退租”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jù)合同法的規(guī)定,租賃合同未到期的,在雙方協(xié)商或者出現(xiàn)一方違約等情形時,都可能提前解除合同。讀者如果需要找律師咨詢法律方面的問題,歡迎到律霸網(wǎng)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墊付醫(yī)藥費的是否需要償還
2021-03-19銀行卡被騙要怎么報案
2021-01-23訂婚后男方退婚彩禮是否退還
2021-01-11什么叫男女平等?
2021-03-03家暴離婚需要什么證據(jù)
2020-12-23無產(chǎn)權證的房屋能否抵押擔保
2021-03-25妻子出軌想離婚怎么辦
2021-01-23退休返聘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2-15簽訂合同,競業(yè)限制終身有效嗎
2020-11-262020飛機航班延誤賠償
2021-02-15保險合同標的是什么
2021-03-17保險與法:車輛定損誰說了算
2020-11-17保險合同違約的類型
2021-01-15保險公司不予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0-11-27糧補是歸土地所有者還是土地承包經(jīng)營者呢
2020-12-14無需補繳土地出讓價款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4劃撥土地轉讓需要辦理哪些手續(xù)
2020-11-27以下沒有證件的房屋不是違建,別再被拆遷方忽悠了
2020-11-152020年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政策及法律依據(jù)是什么
2021-02-03云浮都楊新區(qū)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