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的離婚率持續增高,在《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施行)》中對于離婚損害賠償也有了新規定。簡單的來說離婚損害賠償是為了保護離婚當事人的合法權利。
離婚損害賠償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第一、有法定的損害結果
離婚損害是指配偶一方的違法行為造成另一方的人身和財產上的不利益,這種不利益主要包括 三個方面:
一是合法的婚姻關系受到破壞,導致離婚;
二是配偶身份利益遭受損害,致使對方精神痛苦和創傷,造成非財產損害;
三是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等造成 肉體上的傷害,其它財產利益也受損失。
這三方面的損害事實是構成離婚侵權行為的必要條件,但按照婚姻法的要求,提起離婚損害賠償必 須導致離婚這個法定要件,《民法典》規定只有導致離婚,無過錯方才有權請求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二十九條也明確了:“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的案件,對于當事人基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提出的損害賠償請求,不予支持。” “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不起訴離婚而單獨依據該條規定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離婚損害賠償必須以離婚為前提,離婚是法定的損害結果,只有婚姻關系的解除,無過錯方才能提起損害賠償。
第二、有違法的行為
違法行為指配偶一方的過錯行為是《民法典》明確規定的四種行為之 一,也即是行為人實施了法定的禁止性行為而導致離婚的,才予以損害賠償,其它行為不予賠償,簡而言之“法無明文不賠償”。法定的四種行為是:
(一)重婚。 是指有配偶者與他人結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又與他人結婚的違法行為,現實生活中有法律上的重婚與事實上的重婚兩種形式,無論哪種形式均構成刑法上的犯罪。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這種共同居住的界定不以寢食一起為標準,應以婚外異性同寢的長期性、穩定性為要件,否則就與重婚相混淆。
(三)實施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經常性的家庭暴力構成虐待。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虐待是指經常以打罵、侮辱、強迫勞動、限制自由等各種方法,從肉體上、精神上迫害、折磨、摧殘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的行為。遺棄是對年老、患病或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的行為。虐待、遺棄情節惡劣 的,構成刑法上的犯罪。
第三、有主觀上的過錯
離婚損害侵權的主觀過錯,應為故意形式。配偶的一方在主觀上有意違反婚姻法規,明知合法婚姻關系受法律保護,合法的配偶身份利益不容侵犯,卻實施婚姻法禁止的行為,其故意的主觀意圖不難確定。過失在離婚損害中根本不存在。但在現實生活中,婚姻 關系的破裂往往不是一方的過錯所致,過錯的認定較復雜,《民法典》規定只有無過錯方才能請求損害賠償。
第四、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一方的違法行為直接導致法定損害結果的出現,即婚姻關系破裂而離婚,這種因果關系是直接的,也是法定的。只有這種直接的因果關系才能提出離婚損害賠償。倘若行為人有《民法典》規定的四種情形行為之一,造成對方財產、身體或其它損害而沒有導致離婚的,按照司法解釋的規定不能提起離婚損害賠償。相反,離婚的原因不是新婚姻法規定的四種情形行為之一引起的,也不能提起離婚損害賠償。這是婚姻法從離婚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上要求有法定的原因造成法定的損害結果。在司法實踐中,如何認定這種直接的因果關系,可采用“三步走”的方法,首先確定配偶雙方解除婚姻關系的條件成立,即離婚;第二步再確定配偶一方的行為是否在事實上屬于造成離婚的原因;第三步確定已構成事實上原因的行為是否是《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行為。只要確認行為人有《民法典》規定的四種行為之一和無過錯方因此行為而請求離婚的事實,即可確認構成因果關系。
綜上可知,離婚損害賠償的認定標準有有法定的損害結果、有違法的行為、有主觀上的過錯、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離婚損害賠償的范圍如何確定
?
離婚損害賠償案件受訴法院有哪些,適用程序是什么
?
離婚損害賠償需要注意的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高空墜物難以確定責任人怎么處理
2021-01-14自制名牌白酒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嗎
2021-03-12價格上惡意競爭違法嗎
2021-03-21公司建立了工會可以解散嗎
2021-01-04闖紅燈如何界定,誤闖紅燈怎么辦
2020-12-08在超市摔倒的賠償責任是怎樣
2020-12-14離職補償金如何能獲得
2021-02-16怎樣才能守法跳槽
2020-11-26實習期毀約有什么后果
2021-01-11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私人幼兒園疫情不上班有工資嗎
2020-12-14提前半個月辭職合法嗎
2021-03-10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
2021-01-09保險公司理賠出院時應注意什么
2020-12-13賠償責任誰承擔
2021-02-12為員工購買保險算工資福利嗎
2021-03-14保險追償權糾紛答辯狀
2020-12-06公眾責任險稅前扣除
2021-01-07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
2020-11-15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讓合法嗎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