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房廣告是否構成合同內容
1、要區分要約和要約邀請。
我國《合同法》第十四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一)內容具體確定;(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第十五條規定:“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2、通過上述規定可知,出賣人在商品房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上的承諾,原則上屬于要約邀請,但當其符合要約規定時,則視為要約。在司法實踐中,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符合以下四個要件,則認定為要約:
(1)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涉及的內容在商品房開發規劃范圍內;
(2)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內容是針對房屋及相關設施的;
(3)所作的說明和允諾具體確定;
(4)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的確定有重大影響。
發生售房廣告糾紛怎么辦
1、買受人可以要求開發商承擔違約責任。如前所述,如果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的內容明確、具體,可以履行,那么可以認定為要約,則應為合同內容。如果在交房時開發商未按照約定交付房屋,那么開發商便構成違約,買受人可以要求開發商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但是因為合同中一般沒有約定此種情況的違約責任承擔方式,此時,買受人可以主張開發商退還部分購房款作為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
2、買受人以欺詐為由主張撤銷合同,賠償損失。在實踐中,遇到部分買受人認為開發商構成欺詐,撤銷合同,賠償損失。對于一般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中所述內容不超出法律規定的限度,司法實踐中,不宜認定為欺詐。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由此可見,構成欺詐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欺詐人具有欺詐的故意;
(2)有欺詐行為;
(3)被欺詐人陷于錯誤是基于欺詐人的欺詐;
(4)被欺詐人因錯誤認識而為一定的意思表示。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一般來說售房廣告是可以構成合同的約定內容的,要是發現開發商的售房廣告出現了嚴重不合理的情況,那么就可以要求對方承擔一些責任賠償。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新江蘇省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方式
2020-12-01老人沒駕照上路怎么處理
2021-02-28人民法院在級別管轄方面應遵守哪些規定
2020-12-26分公司設立的手續是怎樣的
2021-01-11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責任,股票可用于債權擔保嗎
2021-01-13使用假的畢業證如何處罰
2021-01-04假結婚和假離婚買房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1-02-22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有效還是無效要如何確認
2021-01-23精神損失費賠償標準2020
2020-12-05房產抵押給私人還能做二押嗎
2021-01-05銀行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泄露個人銀行賬戶信息怎么處罰
2021-03-16已登記的地役權首次登記需要的材料
2020-11-26辦理產權證步驟是什么
2020-12-13勞務派遣合同實習期多長時間
2021-01-06合同到期不給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0-12-29已過仲裁時效是否應當受理
2021-02-27建筑工程保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1保險經紀人需要什么條件資格
2021-02-27對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盡力防止損失擴大的責任
2021-03-06試論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