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漏洞補充與合同解釋之間的區別
一、二者內涵不同。所謂合同漏洞補充,指當合同沒有就當事人爭議的事項作出明示的規定時,法官依一定的步驟對此予以補充,從而確定雙
方的權利義務的司法活動;所謂合同解釋,指法官對合同中的詞語的含義加以確定,從而決定其法律上的效果的司法活動。
二、二者發生的原因不同。合同漏洞是指締約人關于合同某事項應有約定而未約定。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有:(1)基于締約人的法律知識,在訂立合同時對某些條款會有所疏忽;(2)締約人為了能盡快達成協議,也會疏漏某些條款,同意將來再行協商;(3)締約人約定的某些條款由于違反強制性規范或公序良俗、誠實信用等而無效,也會造成合同漏洞。合同解釋是因締約人對條款有不同的理解或條款前后自相矛盾等而產生解釋之必要。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有:(1)詞義本身具有含糊性,該詞雖然有核心的涵義,但它與其他詞語之間的界限不清楚;(2)詞義本身具有模棱兩可性,可以有兩種或多種不同的涵義;(3)合同前后或主文與附件自相矛盾。
三、二者所指向的對象不同。合同漏洞補充涉及到合同沒有作出明示的規定情況,是法官對合同未約定的事項進行補充,它所針對的是合同的“空白點”;合同解釋涉及到合同已就當事人爭議的事項作了規定,但該規定沒有明確地表達出締約人的意思,是法官對合同已有規定的條款進行解釋,合同條款有歧義而產生法官對合同條款解釋的必要。
四、二者判斷當事人的效果意思不同。合同漏洞補充是對當事人意思的推定,把這種推定的意思視為當事人的效果意思;合同解釋是對當事人意思表示的解釋,判斷當事人應有的效果意思。
五、二者彌補當事人意思表示所遵循的規則不同。合同漏洞補充是法官依照法律規定步驟進行補充,其步驟有:
(一)依當事人默示表達的真實意思補充。其與依當事人真實意思解釋合同十分相似,但它們的區別在于合同是否有規定,如果合同無規定或規定不全面時需要對合同進行補充;如果合同有規定但規定不明確時需要對合同進行解釋。
(二)依法官推定的當事人應當具有的意思補充。其涵義為法官根據合同的其他條款、交易過程、交易習慣推定空缺條款應具有的內容。依推定意思補充并不旨在依當事人的真實期望補充合同,而是依一種客觀標準補充合同,即推定一個通情達理的人或第三人處于合同當事人的地位本應具有的期望,法官依據交易習慣或善意義務等原則確定其期望。我國合同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該條明確規定法官可以依當事人應當具有的意思補充合同內容。
(三)依法律的規定補充,法律規定是合同中的法定默示條款。我國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是法官補充合同漏洞的依據。該條規定:(1)質量標準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履行;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準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別標準履行。(2)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3)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4)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5)行為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于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6)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合同解釋是法官依照法律規定的規則進行解釋,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據此,法官依照誠實信用原則、探究當事人真實意圖原則、整體解釋原則、合同目的解釋原則、參照交易習慣原則對合同予以解釋。由此可見,在實務中不能將合同漏洞補充與合同解釋混淆,只有確切掌握二者之間的區別,才能在實務中正確確定當事人間的權利義務。
簽訂合同的時候請務必謹慎小心,在現實中盡管有合同解釋與合同漏洞補充來對合同內容加以明確,有法律進行保護但因為簽錯合同導致嚴重后果的案件仍然層出不窮,建議在簽訂對自己來說非常重要的合同時請多加注意最好事前多多咨詢相關專業律師。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羅玉林律師執業已經20余年,曾在某國有交通企業(上市公司)法律顧問工作近十多年,先后接觸和辦理過各種類型的經濟、民事、海事、海商糾紛、執行等案件。熟悉企業內部法律事務管理及各類案件訴訟操作規程和技巧,尤其熟悉合同糾紛、債權債務、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婚姻家庭、損害賠償等各方面法律法規和政策性規定,有著豐富的訴訟實踐經驗。 自1990年起從事律師職業,執業以來,堅持 “敬業勤勉、誠實信用” 的服務宗旨,盡力為委托人辦好每一件案件,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委托人的合法權益。
網絡言論不當怎么處罰
2021-03-17勞動關系解除后單位須在15日內辦理檔案轉移
2021-03-15當股東權利受侵害時應當如何處理
2020-12-25股權轉讓糾紛公司能否作為被告
2020-12-25反擔保有哪幾種方式
2021-03-14連帶責任是否關系到子女
2021-02-07房屋遺產繼承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1-03-16民事訴訟會被限制出境嗎
2021-01-27單位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1-08經濟適用房抵押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6駁回起訴該怎么辦
2021-03-21非法侵入住宅罪立案標準和犯罪構成
2020-12-14什么情況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1-03-14競業限制對在校學生有效嗎
2021-02-23離職多久中斷勞動關系
2020-11-19雇傭關系有經濟補償嗎
2021-01-13可以投1年以內的短期交強險嗎
2021-01-17保證保險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2020-12-26什么是保險人?
2020-12-23人身保險事故獲雙賠的正當性依據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