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不出庭如何認定原告證據
我國民事訴訟制度中的缺席僅指當事人未到庭或者中途退庭,沒有提交答辯狀或者雖然到庭但不進行辯論并不構成缺席,不能適用缺席審理。之所以會出現當事人缺席的情況,主要的原因有:1.知道自己肯定會敗訴,因此不愿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訴訟。2.故意拖延訴訟。3.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被告并不知道有人對其提起訴訟或者法院傳票的內容不為被告所知曉。4.被告下落不明,按公告方式送達訴狀及開庭傳票后,仍未到庭應訴,導致缺席審理。審判實踐中以此種情形居多。
由于當事人的缺席,使得訴訟程序無法正常進行。其一,辯論程序無法正常進行。一方當事人缺席,法官無法通過雙方當事人的辯論對案件的真實情況作出判斷,其程序上的功能大大減弱。其二,質證程序無法正常進行。沒有了質證,雙方當事人或者僅有一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證明力就很難判斷,給證據的審核認定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當事人的缺席使得證據的審核認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證據規定》對缺席審理過程中證據的審核認定產生一定的影響。首先,根據《證據規定》,除特殊情況外,法官只對在舉證期限內提交給法庭的證據材料進行審核認定,這就排除了當事人日后提出其他證據來影響判決的可能。其次,除了《證據規定》第十五條和第十六條所規定的情形外法院并不主動依職權調查取證,這就使法院在當事人缺席的情況下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對已提交的證據材料的審查判斷上,而不是代當事人去調查取證。第三,依據《證據規定》,法官只對于舉證期限內提交的證據材料進行審核判斷,并以此為基礎作出判決,所以該項判決并不因為當事人于舉證期限外提出其他證據而成為錯案。這就保證法官在證據審核認定的過程中不會畏首畏尾,猶豫不決,有助于發揮法官的主觀能動性。但是《證據規定》并沒有對缺席審理中證據的審核認定進一步作出詳細的規定,實踐中爭論的焦點是當缺席的被告不向法庭提交答辯狀、不提供任何證據材料時、也不出庭進行辯論質證時,對于原告所提供的證據材料如何審核認定?
《證據規定》第六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依照法律的規定,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進行判斷,并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根據這個條文的規定,對證據的審核認定應采實質性審查。但該條文僅就對出席審理而言,于缺席審理時是否適用,在實踐中的理解不盡相同。對于這種缺席審理時證據的審核認定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只要對證據進行形式上的審查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只要原告提供的證據材料形式真實合法,與案件有關聯,就可直接全部認定原告提交的證據并以該證據為基礎作出判決;另一種觀點認為對證據的審核認定要采取實質審查的方式,即不僅要對證據材料進行形式上的審查,還要對證據證明力的大小強弱進行判斷,綜合各種訴訟材料加以考慮進而作出判決。我們認為就目前的狀況而言,缺席審理的證據審核認定應當采取實質審查的方式更為穩妥一些。其理由主要有:1.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原告缺席時法院僅裁定原告的起訴按撤訴處理,原告只是承受了程序上的不利益,此后仍然可以再向法院提起訴訟。而當被告缺席時法院卻可以作出缺席判決,承受的很可能是實體上的不利益。同樣缺席,原告可以啟動第一審程序維護自己的利益,而被告只能啟動第二審程序來達到自己的訴訟目的。顯然兩者的審級利益是不同的,被告的審級利益明顯小于原告。這種不平等不應當在案件審理的過程中被進一步放大。顯然,證據審核認定采取形式審查的做法擴大了當事人之間的不平等,使得被告一審程序的訴訟利益遭受損害,缺席的被告想在一審中達到自己的訴訟目的變得不可能。
2.從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采取實質審查的形式要較為合理一些。由于被告的缺席,庭審中的辯論程序和質證程序都變成單方面的,而被告又沒有向法庭提供任何的材料,使得對于原告所提供的證據的真實性和證明力的大小都無從判斷,只能通過法官運用自己的法律素養、審判經驗和邏輯思維進行識別,假如此時只對原告所提供的證據材料進行形式上的審查而不作實質上的判斷,作出的判決難免有些草率。因此,當缺席的被告沒有向法庭提交任何訴訟材料時,我們認為應當對原告所提供的證據材料采取實質性審查的方式進行審核認定。當然,采取實質性審查的方式是指對原告提交的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以及證明力的大小進行判斷,而不是要法官于事實不明的情況下代當事人進行調查取證。對原告證據材料的審核應當嚴格遵循《證據規定》中關于證據有無證明力、證明力大小的規定,當原告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使法官認為其訴訟請求是正當的,法庭應當駁回其訴訟請求。
然而缺席審理畢竟不同于對出席審理。當缺席被告沒有向法庭提交任何訴訟材料時,法官僅就原告提供的證據進行實質性的審查,這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案件的真實情況值得懷疑。事實上在通常情況下,原告起訴時向法庭提供證據材料肯定會考慮到這些證據的真實性和證明力。在法官不能依職權主動調查取證,又沒有被告的質證意見或訴訟材料作為參考時,其對原告的證據材料進行實質性審查的效果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護被告的合法權益尚有疑問。我們認為,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實質性審查的功能,減少其消極作用,必須做到兩點:1.要審查有無直接證據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2.要審查有無原始證據證明原告的訴訟請求。由于沒有經過質證,也沒有被告的訴訟材料作為參照,此時假如原告沒有直接證據、原始證據這些證明力大的證據材料支持自己的訴訟主張,原則上不應當判決其勝訴,因為間接證據、傳來證據沒有經過質證,其所反映的案情的真實性如何很難判斷。當然,案情各異,也不可一概而論,但作為缺席審理中證據審核認定的一般原則亦無不可。
法律規定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缺席判決適用于下列情況:
1.原告不出庭或中途退庭按撤訴處理,被告提出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2.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3.法院裁定不準撤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
4.無民事行為能力的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
5.在借貸案件中,債權人起訴時,債務人下落不明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公告傳喚債務人應訴。公告期限屆滿,債務人仍不應訴,借貸關系明確的,經審理后可缺席判決。在審理中債務人出走,下落不明,借貸關系明確的,可以缺席判決。
缺席判決與對席判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對于缺席判決,人民法院同樣應當依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向缺席的一方當事人宣告判決及送達判決書,并保障當事人的上訴權利的充分行使。
在司法審判中,據以認定案件情況的事實。又稱證據事實。證據事實的表現形式,如證人證言、物證等,也稱證據,又稱證據來源、證明手段。訴訟證據與科學研究或日常生活中的證據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是納入國家訴訟活動的范圍,并受國家的訴訟法規范所調整和制約。
在訴訟中,證據是認定案情的根據。只有正確認定案情,才能正確適用法律,從而正確處理案件。因此,證據問題歷來是訴訟中的關鍵問題。對證據制度的研究已經形成一門學科,稱為證據學或證據法學。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這方面知識的具體介紹,以及對于原告以及被告是需要有一定的要求,那么對于原告缺席被告的證據又有什么樣的效力,如果對于這方面的問題存在任何的問題,那么隨時歡迎來咨詢律霸網的相關顧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醉酒駕駛會拘留多少時間
2021-02-10無期徒刑的減刑條件需要哪些
2021-03-03標準專利權人是否可以尋求禁令救濟
2020-11-13已注冊商標和原產地標記發生沖突如何處理
2021-03-24襲警罪與妨害公務罪的區別
2021-02-13申請減刑假釋滿足哪些條件
2020-11-13遺贈撫養協議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1-01-08什么是家庭冷暴力,家庭冷暴力的認定方法又有哪些
2020-12-31超市倒閉,促銷員有補償嗎
2021-01-25被判拘役也注銷戶口嗎
2021-02-17如何確定被繼承人的債務范圍?
2020-11-24集資房上市需要交納什么費用
2021-03-25工資里包含競業限制費是否合理
2020-11-13按天計算報酬是否是勞動關系
2020-12-23脫崗可以辭退嗎
2021-02-03離婚了簽署的借條有效嗎
2020-12-14被辭退需要辦離職手續嗎
2021-03-10自駕車死亡意外保險陪不賠
2021-01-01航空意外險可以買幾份
2020-12-01保險合同的效力變更包括哪些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