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在訴訟中陳述的事實被告承認的還舉證嗎
一般情況下,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對原告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原告對該承認部分無需舉證,但是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除外。也就是說案件涉及身份關系的,即使被告對原告陳述的事實表示承認,也無法免除原告的舉證責任。
什么是自認
自認是指當事人對不利于自己事實的承認。它分為訴訟中的自認和訴訟外的自認。訴訟中的自認是指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不利于自己的案件事實的承認。同時,自認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自認包括自認和自白,也就是包括了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兩人領域,廣義的自認包括訴訟外自認和訴訟中自認,狹義的自認僅指在民事訴訟中的自認。本文僅就狹義的自論作論述。據此,自認是指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提供了不利于自己的證據和陳述,或者對他方當事人的主張表示認可或接受。
自認制度的歷史發展
早在西周時期,民事訴訟中就存在一種稱作“供辭”的證據方式,依規定當事人在進行訴訟時,首先必須宣誓以保證證辭的真實性和嚴肅性,而后才開始進入審理判決。由于履行了宣誓儀式,證辭即具備了法律拘束力,因而不許更改。西周時期,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要收費,原告和被告必須親自到庭并繳納保證金,才能使訴訟得到受理,敗訴方所繳納的保證金則被沒收充公。如果一方不到庭或拒不繳保證金,就是承認自己無理,要判為敗訴。
自認的構成條件與限制
根據現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要構成一項自認,必須具有以下四項條件:(一)自認的主體只能是當事人;(二)自認的內容是承認對方當事人所主張的不利于己的事實為真實;(三)自認必須為明確的意思表示;(四)自認適用范圍為那些與社會公共利益無關的民事案件,主要適用于涉及財產問題的案件。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不適用自認。
一般情況下,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對原告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原告對該承認部分無需舉證,但是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除外。也就是說案件涉及身份關系的,即使被告對原告陳述的事實表示承認,也無法免除原告的舉證責任。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檢人民檢察院辦理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案件的規定的適用內容是什么
2020-12-14行政處分與行政處罰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2021-02-12合伙企業成立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1-02-07不得減刑的幾種情形
2021-02-26法院什么情況下駁回原告的起訴
2021-01-05擔保合同有哪幾種成立方式
2021-02-19雇傭關系傷者主動放棄治療還要賠償嗎
2021-01-15農村建房的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8變更勞動合同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1-28勞動合同變更協商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4勞動者如何協商調崗保證自身權益
2020-12-15如何理解免責條款
2021-01-15詳細解釋勞動法試用期的約定
2020-12-28人身意外險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1-26產品責任險的由來和發展
2020-11-18保險合同中經常被使用的有哪些條款
2020-11-15廣西保監局:新型人身保險不宜與金融產品片面比較
2021-02-13保險的損失補償原則問題
2021-03-22從保險代理人處買到不存在的保險
2020-11-25皮革制品是否屬于保險范圍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