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調解離婚后還要辦什么手續
法院調解離婚后,會出一份離婚調解書,當事人不需要再辦任何手續。
根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夫妻雙方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辦理離婚手續:
其一、如果夫妻雙方自愿離婚,且能就子女撫養、財產分割等問題達成一致,可以到民政部門辦理登記離婚;
其二、如果夫妻雙方無法達成上述一致,夫妻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法院認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可以判決離婚;后者夫妻雙方能在法院達成一致的,可以由法院制作民事調解書,雙方調解離婚。
根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離婚證、離婚判決書、離婚調解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即解除夫妻雙方之間的婚姻關系,因此法院判決、調解離婚后不需要要到民政局領離婚證。
夫妻一方通過法院判決、調解離婚后,在辦理結婚登記、戶籍登記等事宜時,可以使用法院的離婚判決書或離婚調解書。
調解方式與技巧:
1、調解環境。
一般情況下,我們律師在代理離婚案件中,調解通常會在訴訟的各個階段采用。在訴前,我們一般會邀請對方或對方律師調解商議離婚事宜。一般我們會約定在加咖啡屋或茶館進行。這些場所一般環境優雅,具有親和力的環境,比嚴肅的律師事務所環境更容易促成雙方交流。調解時,切忌單方到對方委托人住所,否則,產生糾紛或誤會律師很難說清楚。
2、調解語言。
調解時,盡量給對方當事人中立的感覺,律師也要抱著調解的誠意,不要一味站在自己委托人的角度談觀點,講道理。在與對方當事人商議時,盡量要用親和的語言交流,避免用威嚴、傲慢、冷淡的口氣與對方溝通。同時,在調解中,不要對于雙方的是非多過發表意見,而圍繞爭議分歧和縮小爭議努力。
3、調解技巧。
調解時,先找出分歧,篩選爭議焦點。找出雙方分歧的原因,以及減少差距的方案。觀察當事人的表情,運用各種方法和技巧,走進調解人的思路。調解步驟要不留痕跡,最終保護雙方當事人的權益。抓住雙方爭議焦點后,再找到雙方的共同點以及解決爭議的途徑。適度公開自己的和解想法,示明相關的法律規定,以及雙方共同探討調解思路與方案。在調解時,要注意營造調解氛圍,注意抓住調解時機,把握調解的原則,以及注意個案時雙方當事人的性格特點。
在調解時,一定要注意離婚案件當事人的情緒,使當事人盡量保持冷靜和理性,這樣,調解才更容易達成。若當事人情緒激動時,注意運用以下幾種方法調解當事人的情緒:
(1)冷卻法。
當一方當事人情緒過于激動時,設法冷卻其怒火,比如,讓雙方當事人分開,走到公共場合,轉移話題等。
(2)宣泄法。
對于明顯受到壓抑的當事人,有極強傾訴欲望的當事人,不妨讓其發表其意見,讓其宣泄其內心的憤怒和不滿。這一點,對于婚姻律師,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有時候,自己的當事人或對方當事人在發牢騷,或訴苦,即使言語內容與案件處理無關,甚至有些難聽,也不要立即打斷,讓其宣泄一下,對于案件處理不一定是件壞事。對于確屬弱者或無過錯一方,要耐心傾聽,要表示同情,要給予安慰。當事人宣泄后,心靜會歸于平靜,對于調解成功會有積極作用。
(3)陪伴法。
有些當事人自己陷入感情旋渦難以自恃,情緒激動,但其家人或親朋可能看待事實清楚。因此,調解時,選擇當事人所在單位的人、居委的人、親朋、父母陪伴,可以增加成功的機率。但是,對于明顯不辯是非地站在自己家人角度的親屬,對于明顯可能引起雙方爭吵或可能挑起沖突的親屬朋友,應盡量排除調解時在場,以防止矛盾擴大和沖突發生。
總之,律師在離婚訴訟中,應極為重視調解方法,及時把握調解時機,學習調解技巧,影響委托人,影響對方當事人,影響承辦法官;調解結案,是保護自己當事人的需要,是雙贏的需要,同時,也是律師保護自己利益的需要。
離婚證、離婚判決書、離婚調解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即解除夫妻雙方之間的婚姻關系,因此法院判決、調解離婚后不需要要到民政局領離婚證。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防止醫療事故
2021-02-28涉外離婚訴訟費多少錢
2021-02-25公司分立無效的原因
2020-11-24行政處罰聽證可以延期多長時間
2020-12-18什么是空頭支票,開空頭支票怎么處罰
2020-12-14何謂家庭冷暴力?發生家庭冷暴力怎么處理
2020-12-05法院分割財產要多久
2021-02-09交通事故之后申請傷殘鑒定有哪些必要的步驟
2020-11-14剛出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2-14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銀行抵押合同簽了會不放款嗎
2021-01-13父母贈與兒子兒媳房產可以反悔嗎
2020-12-12土地確權后如果有爭議怎么辦
2020-11-15房地產估價機構管理辦法
2020-11-30公司股東退股受競業限制嗎
2021-01-13裁員的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4裁員多少人以上要提前30日公告
2021-01-05勞動仲裁兩個被申請人歸哪個管轄
2021-01-15勞動爭議幾年自動終止
2020-12-17免責條款有效性認定的法律要件有哪些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