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裁定送達期限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九十二條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我國民事訴訟法對法律文書的送期限沒有作出具體的期限,只對上訴的期限作出了規定,所以裁定送達的期限也沒有具體的規定。
委托送達的,受委托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委托函及相關訴訟文書之日起十日內代為送達。
二、不能及時送達的原因
一是被告躲債逃避法律責任。不少民間借貸案件的債務人因經營不佳或投資失敗,資金鏈斷裂后,外出躲債,行蹤不定。當起訴到法院時,被告采取逃避的心態應對法院訴訟,躲避法院的傳喚,規避法律的追責。
二是對拒收文書的當事人缺乏應對舉措。在司法實踐中,有些受送達人想盡各種辦法拒收法律文書,躲避送達。如由于雙方不熟悉,受送達人明明近在眼前,卻擦肩而過。再如有個法院在送達時,當事人明明在家,就是不開門,送達干警在當地居委會人員地見證下,找來開鎖匠強制開門,當事人反而進行報警,法院干警在與公安人員進行溝通時,當事人卻趁機逃脫。再如有些當事人起訴前還在家,而法律文書送達時就玩起了失蹤。對于當事人的這些躲避行為,缺乏相關的法律應對舉措,辦案人員只能窮盡一切措施進行尋找,送達難愈發突出。
三是被告是公司的,其地址不詳,注冊不實。在訴訟案件中,不少被告是公司,在送達方面同樣存在著許多困難。在實際案例中,有些公司在工商登記的地址并不準確,可能是地址變更未及時登記或者其他原因,導致法律文書不能順利送達。有些公司所在地只是臨時租賃的,即所謂的皮包公司,出事后人去樓空,送達工作也就無法達成。被告尤其是外地公司的,增加了送達難度,工作人員千里送達無功而返時有發生,大大降低了送達效率。
四是法律對下落不明界定標準不明確。法律規定,對當事人下落不明的可采取公告送達方式,但是何種情況下可構成下落不明的情形,需要哪方面的證明材料規定不詳。實踐中很多案件當事人并非不在住所,而是當法律文書送達時,故意躲避或者更換聯系方式,使得法律文書無法送達。在當前,維穩形勢嚴峻,信訪案件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辦案人員對是否采取公告送達拿捏不準,案件能拖則拖,影響了辦案效率。
五是在網絡信息日益發達的大背景下,電子送達方式急需出臺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中新增了“電子送達”這一方式,電子送達具有及時、便捷的特點。但是電子送達方式在實際案件中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沒有相關依據證明當事人是否接收到法律文書。這就使得電子送達缺乏操作性,在實際工作中只處于探索階段,不能普遍應用。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鑒定可以作為處罰依據嗎
2021-03-06取得實施強制許可單位可以允許他人實施嗎
2020-12-21酒后兩車撞人后均逃逸如何處罰
2020-11-292020年交通事故認定書期限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07該怎樣辦理婚前財產公證
2021-02-01離婚后隱藏財產的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0-12-29要約修改后原來的條款還有效嗎
2021-01-08小孩商場電梯受傷賠償應該找誰
2021-03-07如何選擇合適的中介,選擇房屋中介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31什么是房地產登記?
2021-03-25不批準年假強休算曠工嗎
2020-12-12租賃期內可以終止勞動合同嗎
2020-12-03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勞動者突然離職,工資還要結算嗎
2020-12-03工傷事故調解與實際不符的還能起訴嗎
2020-12-10勞務關系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1-03-13疫情耽誤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1-01-24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內容
2021-01-02公司未給員工足額繳納社保會承擔哪些責任
2020-12-16哪些屬于終身人壽險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