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不可抗力
所謂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訂立后發生的,當事人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觀現象。不可抗力的范圍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1)自然災害。如地震、臺風、洪水、旱災、海嘯等。
(2)政府行為。這主要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以后,政府當局頒布新政策、法律和行政措施而導致合同不能履行。
(3)社會異常事件。這主要是指一些偶發的事件阻礙合同的履行,如戰爭、罷工、騷亂等。
二、不可抗力屬于合同的免責情形
不可抗力是一項免責條款,是指買賣合同簽訂后,不是由于合同當事人的過失或疏忽,而是由于發生了合同當事人無法預見、無法預防、無法避免和無法控制的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發生意外事件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責任或者推遲履行合同,在我國《民法通則》上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并不當然都是全部免除違約責任,而應視不可抗力的影響程度和給債務人造成的困難程度來分別處理。如果不可抗力已使合同債務人的履行成為不可能,則應解除合同,并免除違約方的違約責任。如果不可抗力只造成合同債務人的履行部分不能,則應變更合同關系,免除違約方的部分違約責任;如果不可抗力僅造成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暫時困難,則可要求債務人遲延履行,但免除遲延履行的違約責任。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在下列兩種情形下不能因不可抗力而免責:
(1)金錢債務的遲延履行。在金錢債務未能及時履行時,無論遲延履行因何種原因引起,債務人都負遲延責任。
(2)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一方當事人負有通知義務和提供證明的義務。
(1)通知義務。在不可抗力事件發生以后,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的原因而不能履行合同的,應及時向對方通報合同不能履行或者需要遲延履行、部分履行的事由,從而讓對方能夠及時采取措施減少合同不能履行而造成的損失。
(2)提供證明的義務。因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合同的一方當事人還要在合理期限內向對方當事人提供有關不可抗力事件的證明。如果當事人怠于實施這些行為,造成對方當事人損失的,仍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權需要攤銷嗎
2021-01-16怎么取保候審?取保候審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02父母如何起訴子女索要贍養費
2021-03-23子女有贍養能力低保能辦嗎
2021-01-11死人注銷戶口有期限嗎
2021-02-08建筑施工噪聲管理有哪些規定
2021-03-20子公司是否有簽訂勞動合同的資格
2021-01-22圓珠筆簽訂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8自己承包工程需要什么條件
2021-02-11勞動仲裁兩個被申請人歸哪個管轄
2021-01-15勞動訴訟與勞動仲裁有哪些區別
2020-12-30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包括哪些
2021-02-02定期壽險的保險期限有多久,定期壽險適宜哪些人群
2021-01-17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3-16單位能否為其員工投保人身保險
2021-01-05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概念是什么
2020-11-15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原則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11人民財產保險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0-11-10二手車沒保險違法嗎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