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林其凱,在北京大鵬重光商貿(mào)有限公司打工期間,因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一案,被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檢察院指控犯罪嫌疑人林其凱等在生產(chǎn)、銷售中以假充真、以此充好,貨值達160余萬元。銷售金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其行為觸犯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的規(guī)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當以生產(chǎn)、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辦案思路及心得
張印富律師接受林其凱親屬的委托后,經(jīng)過了解案情,認為:公訴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成立,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供認。但根據(jù)了解到的案情,犯罪嫌疑人作為公司的員工,是在履行職務過程中實施的犯罪行為,具有職務性,符合單位犯罪的特征;其犯罪行為符合假冒注冊商標罪的犯罪構成。根據(jù)《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guī)定,生產(chǎn)、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刑法》二百一十三條規(guī)定,假冒注冊商標罪,未經(jīng)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兩罪相比較,假冒注冊商標罪處罰較輕。經(jīng)過分析,確定四點辯護思路:一、誠懇認罪,爭取認罪態(tài)度好,從輕處罰;二、主張本案是單位犯罪,犯罪嫌疑人是從犯,爭取減輕處罰;三、公訴機關罪名不成立,應該是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而非生產(chǎn)、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爭取改變罪名,按輕罪定罪處罰;四、無犯罪前科,爭取從輕處罰。
裁判結果
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認為:辯護人意見關于本案不構成生產(chǎn)、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而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系單位犯罪的辯護意見,予以采納;犯罪嫌疑人系履行職務過程中實施犯罪行為,起次要作用,系從犯,減輕處罰。判決,被告人林其凱犯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罰金人民幣八萬元。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犯罪中的罰金一定要交嗎
2020-11-1010級傷殘鑒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27涉黑能取保候審嗎
2020-12-03離婚后能要回酒席錢嗎
2020-12-22被撫養(yǎng)人生活費的計算
2020-12-25撤銷仲裁裁決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7婚內(nèi)出軌是否影響財產(chǎn)分割
2021-03-01合同債權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2村民違法建房如何處罰
2021-03-09服務期與勞動合同期限沖突問題
2021-02-08若公司倒閉該如何賠償員工
2021-02-12變更受益人法律有怎樣的規(guī)定
2021-01-18交通肇事逃逸的保險公司怎么理賠
2021-02-01保險合同的成立意味著什么
2021-03-19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探析
2020-11-15哪些情形不適用快速理賠
2020-11-16保證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1-02-14關于保險代理人的內(nèi)容有哪些
2021-03-08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手續(xù)有哪些
2020-12-25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故意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可以追償嗎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