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權的概念
侵權行為是一種侵害他人權益的行為,因此侵權行為也可以稱為一種侵害行為,這可以從詞源學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印證。中文的“侵權行為”一詞“最早于清末編定《大清民律》草案時才開始應用。”但是在舊中國民法中對侵權行為的概念卻缺乏明確的界定。
二、如何是構成侵權行為
1、具違法性
著作權法所稱的侵權行為是指違反著作權法規定的義務,侵害他人依著作權法享有的人身權或財產權的行為。如果侵害他人的財產權是直接基于違反合同義務發生的,這種行為通常僅視為違約行為,而由行為人承擔違約責任。
在一般情況下,構成侵害著作權或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而應承擔侵權責任的行為,應具備下列條件:
具有違法性。著作權法規定具有某種特定資格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享有著作權或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也就規定了一切他人相對的不得加以妨害的義務。違反這些義務,就違反了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法律沒有規定他人相對的義務,也就不發生違法行為。例如,使用不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或材料,進行法律不要求經著作權人許可的使用,實施著作權或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控制范圍之外的行為,均不屬于著作權法上的侵權行為。
2、損害事實
有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損害是指行為造成他人的財產上的損失和精神上的損害。損害是違法行為的客觀后果。如果某一行為正在計劃當中,尚未造成損害事實,就不構成侵權行為。例如,出版社擅自將作者的一部書稿取走,準備出版,但由于某些主觀上的原因最終沒有出版,因而不構成侵權行為。但如果已經出版,即使一本書也未賣出,也應認為構成侵權。
3、因果關系
和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實施某一行為是造成損害事實這一結果的原因。例如,某乙基于某甲的一篇文章改寫成另一篇文章,擅自交一家報社刊登,某乙這一行為引起損害事實,因而具備侵權行為的一個條件。如果某乙僅為練筆,基于某甲的一篇文章改寫成另一篇文章,并不打算發表,而被熱心的某丙見到后,擅自推薦給報社刊登出來,應該認為某丙的行為和造成甲的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至于某乙僅為練筆的改寫,應屬于合理使用范圍,與損害事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4、承擔責任
實施行為的人有過錯,或雖無過錯,但仍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也就是說,行為人在實施某一行為時明知行為的損害后果,或者應當預見到而沒有預見到,或已預見到而輕信能夠避免。例如,某出版社或個人明知某一作品有著作權,或者沒有確切根據地以為它沒有著作權,而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就出版了該作品,這種故意或者過失就是過錯,因而具備侵權行為的一個條件。如果某出版社在不知情和作者乙進行擔保的情況下出版作者乙的作品,而后有作者甲提出作者乙的作品是侵權產物后,出版社立即停止出版并調查核實,出版社就沒有過錯,通常僅由作者乙承擔侵權責任;如果出版社沒有停止出版,在作者乙的作品確是侵權產物情況下,出版社就有過錯,因而與作者乙作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負連帶賠償責任。此外,如果法律明確規定行為人即使無過失,也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行為人實施的也是侵權行為。
三、侵權如何處理
侵權發生后,當事人可以根據被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失,與侵權人協商,向對方提出賠償請求,如果協商不成的,可以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規定
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三條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施工損毀道路致行人損害應該由誰擔責
2021-01-23評殘之后續治療誤工費如何計算
2021-02-05中華老字號被人搶先注冊怎么辦
2020-12-16商標權質押到期未續押是否有效
2021-02-15事故傷殘評定賠償證據
2020-11-14有限合伙企業入伙與退伙的特殊規定
2021-01-16不繼承遺產可以不贍養嗎
2021-02-10遺囑人燒毀公證遺囑能否視為撤銷遺囑
2020-11-28限制妻子婚姻自由的協議無效
2021-02-20單方終止合作合同怎么賠償呢
2021-01-13如何限制出境
2021-02-05什么情形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021-02-2860歲上班勞動關系存不存在
2021-03-03保險公司賺錢問題的方法有什么
2021-02-02保險人哪些情況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0-12-25人身保險合同中保險受益權的喪失的幾種情況
2021-01-09投保意外險必須注意什么
2021-03-11法律規定公司要為員工購買的保險有哪些
2020-12-31哪些機動車保險中會有免賠率
2021-03-14保險銷售行為現場應當同步錄音錄像嗎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