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監督制度是意定監護的配套制度,意定監護監督人,是指由法院選任、就監護人對監護事務的執行情況定期向法院報告之人。監督人的資格法律上并無限制,準用民法關于監護人資格的規定。關于意定監護監督人的數量,與意定監護人一樣,法律上并無限制,可以選任數人擔當。
意定被監護人應當是年滿十八周歲、智力水平和精神狀況正常的自然人。合同的相對方也就是意定監護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具有監護能力的法人或其他組織。作為意定監護人的自然人可以是意定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也可以是與其關系密切的其他人。
《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6條第一款規定:“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自己關系密切、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個人、組織中協商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監護人在老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法承擔監護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第十六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由此可知,意定監護的監督人并不是誰都可以,而是由法院決定,數量上也并沒有特別規定,主要目的是為了及時了解監護情況。意定被監護人可以是成年人,也可以是一個組織,要求該人必須有獨立正常的思考能力,這點要與未成年人監護區分開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拖欠工資過了訴訟時效怎么辦
2021-02-27域名糾紛主要有哪些類型
2020-11-13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中的證明標準和證明責任是什么
2021-01-012020民事訴訟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1-01-08應該怎么申辦夫妻財產約定協議公證
2020-11-08單方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1-02-17勞動合同終止的法律問題
2021-02-26什么情形簽勞務合同
2021-02-1260歲上班勞動關系存不存在
2021-03-03實習期不給工資能告單位嗎
2020-12-15國內陸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投保人和保險人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6撞死人保險賠償多少萬
2020-12-04保險投保時須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2家財保險購買注意事項
2021-01-30施工中車輛碰撞保險賠償嗎
2021-02-13違反保險法的行為
2021-02-11保險單(產險)的變更
2020-11-22集體土地承包轉讓年限最長是多久
2021-03-17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