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規制惡意訴訟,保護自然人和法人的合法權利,2012年修改的《民事訴訟法》新增了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賦予沒有參加訴訟的第三人通過提起訴訟的方式,撤銷原生效法律文書。根據立法原意,我國的第三人撤銷之訴,是指當第三人因不可歸責于己的事由而未參加原案審理,但原案的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使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可以請求法院撤銷或改變原案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中對其不利部分的訴訟程序。
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特征
1、屬于一種事后救濟機制。第三人撤銷之訴則不同于前述參加之訴,是在原案已經生成具備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之后,對非因自身原因而未能參加到原案訴訟程序中的第三人所提供的事后救濟機制,以扭轉其合法民事權益受損的局面。
2、屬于一種特殊性、非通常的救濟機制。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對原裁判之既判力的沖擊和挑戰。就我國目前的立法來看,在增設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前,對生效裁判的既判力產生沖擊的程序制度只有審判監督程序。鑒于此,在適用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過程中,須有效平衡保護第三人民事權益與維護司法權威和秩序之間的關系,通過適當的程序配置來避免該救濟路徑被濫用,并進而最大程度地發揮該制度的預設功能。
3、屬于一種以保護第三人的民事實體權益為主要目的的訴訟程序。第三人未能獲得充分的事前程序保障并非啟動撤銷之訴的唯一或核心事由,若第三人的民事權益并未受到原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損害,則其無權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
4、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提起主體具有法定性與特定性。法定性是指有權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主體由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而特定性則是指有權提起撤銷之訴的只能是前訴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即原本應具有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地位的民事主體),并且該當事人還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即非因可歸責于本人的事由而未能參加訴訟、與本訴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通過上述介紹可知,第三人申請撤銷之訴指可以請求法院撤銷或改變原案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中對其不利部分的訴訟程序。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協議可以寫幾個人名字
2021-02-17檢察院認為監管場所理意見不當如何處理
2021-02-04如何處理醫療事故
2020-12-21離婚之后對于共同財產如何分割,離婚財產分割最新規定
2021-02-05與港澳臺同胞結婚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01仲裁協議應當具備什么內容
2021-01-24不交物業費違法嗎及有什么后果
2021-03-12女方想離婚男方不愿意該怎么做
2021-01-25兒子沒能力贍養老人怎么辦
2021-01-15債務人在債權轉讓時的抗辯權的規定
2020-11-25格式合同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2021-02-22農村房產繼承條件有什么
2021-01-28勞動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0-12-13抵押物被另賣他人怎么辦
2020-12-26勞動爭議案件訴訟一般需舉證的內容
2020-12-11醫療意外保險可以包含死亡保險責任嗎
2020-12-06航空貨物運輸保險的投保范圍與保險責任
2020-12-30離婚后還是原配偶保單的受益人嗎
2021-01-05重復保險理賠款并不會增多 超額投保得不償失
2020-12-09什么是保險法中近因原則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