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權案件中當事人無需舉證的事實有哪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九條規定;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一)眾所周知的事實;
(二)自然規律及定理;
(三)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實;
(四)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五)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六)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
前款(一)、(三)、(四)、(五)、(六)項,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二、舉證
舉證,就是拿出、出示證據,或者說拿出證據來證明某種事情、情況,是訴訟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的責任。
舉證責任,是指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收集或提供證據的義務,并有運用該證據證明主張的案件事實成立或有利于自己的主張的責任,否則將承擔其主張不能成立的危險。
舉證責任制度最早產生與古羅馬法時代。羅馬法的就舉證規則在歷經中世紀的寺院法的演變之后,到了德國普通法時代確立了原告就其訴訟原因的事實為舉證,被告就其抗辯的事件事實為舉證的一般原則。且采取宣誓制度作為法官解決疑難案件的配套和補充制度。
舉證期限,是指當事人向人民法院履行提供證據責任的期間,在舉證期限內,當事人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于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為體現訴訟契約精神,尊重對方當事人權利,在對方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人民法院仍應組織對該證據的質證。規定舉證期限是為了達到庭前固定爭議點、規定證據的目的,以克服“證據隨時提出主義”的弊端。
舉證妨礙,又稱證明妨礙,廣義上講,是指訴訟當事人以某種原由,拒絕提出或由于自己的原因不能提出證據的行為后果。狹義上講,是指沒有舉證負擔的訴訟當事人一方,因故意或過失行為,將訴訟中的證據滅失(含以滅失為由而拒絕提出的情形),致雙方當事人就爭執的待證事實,無據可查,無證可用,因而形成待證事實真偽不明情形下,該方當事人所應當承擔的法律后果
以上就是關于這些問題的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您需要關于這方面的幫助,律霸網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如何懲處詐騙罪
2021-01-15勞務派遣員工申請仲裁如何處理
2021-01-02名譽權侵權損害賠償的標準是什么
2020-12-04怎樣認定商標侵權行為
2021-03-09信用卡逾期被起訴流程
2021-01-09簽訂質押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1-03-19調解離婚如果不同意需要本人去嗎
2021-03-22準予離婚調解書不服怎么辦
2020-12-22虛假公司簽的合同是否無效
2021-02-21第三方代償協議有效嗎
2021-01-25常見的購房小誤區有哪些
2020-12-25房屋做析產需要哪些資料
2021-03-25年假是按工齡算還是按入職日算
2021-03-06提前退休工種有哪幾種
2020-12-22雙方當事人在發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在企業固定工轉制過程中,如何處理用人單位與企業固定工的勞動關系
2020-12-17人身意外險可以抵扣嗎
2021-01-05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0-12-16是履行財產保險合同的首要原則是什么
2021-02-03買二手車保險沒轉怎么辦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