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霸網為您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與解答:
一、意思表示的要素
1、內心意思。構成內心意思的要素:
(1)行為意思:控制自己行為的意思;
(2)表示意思:明了自己行為法律意義的意思;
(3)效果意思:行為追求的法律效果的內容;
2、表示行為。表示行為的方式有三:
(1)明示;
(2)推定方式(以行為表明內心意思);
(3)沉默方式(在法律明確規定或者當事人事先約定時,通過沉默表明內心意思);
二、意思表示的類型
1、根據是否須向相對人作出,分為:
無需受領的意思表示: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指無需向他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例如,遺囑捐助行為、拋棄動產所有權。
需要受領的意思表示:即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指需要向他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例如,懸賞廣告、要約、承諾、解除合同、抵銷、免除債務、拋棄抵押權、拋棄質權等。
2、根據相對人是否特定,分為:
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授予代理權、要約、承諾、解除合同、抵銷。
對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自動售貨機、懸賞廣告。
3、根據相對人是否可同步受領意思表示,分為:
對話的意思表示,指意思表示作出后,相對人可以同步受領的意思表示。例如,以對話、打電話、QQ聊天作出意思表示,或者將書面合同當面交給對方,亦屬對話的意思表示。
非對方的意思表示,指意思表示作出后,相對人不能同步受領的意思表示,例如,通過寫信、發電報、發電子郵件為意思表示。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
1、無相對人意思表示的生效:
(1)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一經作出即生效。
(2)遺囑為死因行為,遺囑經法定方式做成即告成立,于被繼承人死亡時死亡。
2、有相對人意思表示的生效:
(1)對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自動售貨機、懸賞廣告,于作出時生效。
(2)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授予代理權、要約、承諾、解除合同,須經作出和到達兩個環節,于到達時生效。
注: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于到達受領人時生效,但有例外:
(1)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先于意思表示或者與意思表示同時到達的,意思表示不生效。
(2)向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作出意思表示,其生效分為兩種情況:
A如果該意思表示使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利益,或者與其行為能力相適應,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事先同意,于到達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生效。
B除前述情形外,意思表示于到達法定代理人時生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權轉移要注意什么
2021-03-01征地補償規定有哪些呢
2020-12-08老婆出軌離婚財產怎么分
2021-03-07勸別人喝酒造成他人人身損害需要承擔責任
2020-11-21老婆出軌還要起訴離婚如何處理
2021-02-27離婚起訴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7現在房產抵押都有他項權證嗎
2021-01-05房子在訴訟當中可以抵押嗎
2020-12-10平安意外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3-17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觸發保險公司免責條款會怎么樣
2020-12-25交強險是什么,它與第三者責任保險的區別
2020-11-21財險理賠計入什么科目
2021-02-05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定義
2021-01-14誰有權指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
2020-11-20保險公司的明確說明義務的內容有哪些
2020-12-27中國的保險法律制度
2020-12-24土地流轉有哪些
2020-12-21土地流轉合同要注意哪些地方
2021-02-11住改非拆遷,國家有沒有統一的補償標準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