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婚姻法》有關規定,在夫妻關系存續期,任何一方發生的債權債務均為夫妻雙方共同債權債務。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案情】
2003年原告范某和丈夫(原)田某委托被告買房子,在此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田某分別于2004年4月22日、6月17日以電匯的方式匯給被告24000元、20000元,原告又給了被告20000元現金,上述款項共計64000元。被告在幫原告和田某買了夾河小區3號樓西單元四樓東戶的房子后卻把房產證辦在了自己名下,為此,訴至法院,原告要求被告返還房款64000元,并支付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利息。
【審判】
河南省項城市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在原告與田某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田某所匯給被告的44000元及原告交給被告的20000元,系原告及田某的共同財產,被告應當返還給原告一半即32000元。原告要求被告返還32000元的理由成立,予以支持。而要求全部即64000元及要求支付利息的理由不能成立,不予支持;被告辯稱,只收到44000元,而不是64000元,且已其替田某還了債的理由因證據不力而不能成立,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第二款之規定,判決如下:(一)被告田某返還原告范某32000元;(二)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
【評析】
根據《婚姻法》有關規定,在夫妻關系存續期,任何一方發生的債權債務均為夫妻雙方共同債權債務。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具體到本案,田某所匯給被告的44000元及原告交給被告的20000元,系原告及田某的共同財產,由于雙方沒有約定,在分割時只能平均加以分割。至于,被告行為性質也是本案爭議的焦點,那么被告行為性質是什么?一種意識認為,被告行為構成不當得利。所謂不當得利,就是指沒有合法根據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損失的事實。在本案中,被告取得房屋的所有權是基于原告及其前夫共同利益受損的事實,因此被告行為構成不當得利;另一種意見認為,被告行為不構成不當得利。不當得利作為一種法律事實,與民事法律行為,無因管理及侵權行為等同為債的發生根據。但不當得處屬于事件,與人的意志無關,因而其不同于與人的意志有關的民事法律行為。無因管理及侵權行為等。另外,也不符合不當得利成立的幾種情形。第二種意見認為被告行為是一種合同的違約,該合同一種委托合同,具體來說,是原告及其前夫共同委托被告購買房屋,而被告沒有履行合同,屬于對合同的根本違反,應承擔返還財產的義務。合議庭采納了第二種意見,筆者認為是正確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精神暴力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2-07偷拍別人會被怎么處罰
2021-01-04合伙人退股如何清算
2021-01-12農民工討薪有哪些途徑
2021-01-02訂婚一個月可以退婚嗎
2021-01-04準予離婚調解書不服怎么辦
2020-12-22學校應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1-02-28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有哪些
2021-01-15購房簽約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試用期不合格辭退入職體檢給報嗎
2021-02-24怎么認定勞動合同變更是否合理
2020-11-09勞動合同續簽申請書模板是什么
2020-12-10勞動局怎么認定行為是勞務派遣
2021-01-11公司拖欠生育津貼是否屬于違法行為
2021-03-15雇員保險金權益
2020-12-25雇主責任險是什么意思
2021-03-22海洋貨物運輸保險
2021-03-15保險合同變更的類型
2021-02-06車禍報保險要什么手續
2020-11-17保險合同觀察期是否屬于格式條款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