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撤銷權和行使期間
民法中撤銷權的行使期限是1年,且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該知道之日算起。如果當事人超過行使期限提出撤銷權申請,則法院可以不支持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同時,這個1年的期限屬于除斥期間,而不是訴訟時效。
《合同法》為了平衡和保護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利益,以及維護市場交易的安全與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賦予了當事人撤銷權。但撤銷權的行使并非是無時間限制的權利,它有著法律規定的行使期間。如果撤銷權人在該期間內未行使撤銷權,則其撤銷權消滅,當事人不得再以存在撤銷事由為理由,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合同。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合同法解釋(一)》第八條規定,該撤銷權行使的期間是個除斥期間、不變期間,不發生任何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后果。但是,《合同法》與《民法通則》在撤銷權行使的起算點上是有所出入的。根據《合同法》第55條的規定,合同撤銷權的行使期間為1年,其起算點是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計算。而根據《民法意見》第73條第2款的規定,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自行為成立時起超過一年當事人才請求變更或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合同法》作出如此的規定,并非將撤銷權行使期間的性質改變為訴訟時效,而是基于《合同法》在合同撤銷的原因上,采取了廣義的規定,把因“欺詐、脅迫以及乘人之危”確定為合同可撤銷的原因。這與《民法通則》規定的兩種可撤銷行為(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有所不同。就欺詐而言,在實踐中,因受欺詐訂立的合同往往具有極大的隱蔽性,受欺詐一方不可能在行為成立之時即發現對方的欺詐行為,如仍以民事行為(簽訂合同)成立之時作為除斥期間的起算點,無疑對受欺詐一方是不公平的,這樣的規定也違背了民法中的公平原則。
因此,《合同法》將撤銷權的起算點規定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計算,是合理的。《民法意見》是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司法解釋,而《合同法》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制訂的,其法律效力顯然要高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因此,在實踐中應當優先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另外,根據《合同法》第55條第2款的規定,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后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的,該權利消滅。合同法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撤銷權屬于民事權利,其是否行使取決于權利人,權利人當然可以放棄其撤銷權。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撤銷權和行使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民法中撤銷權的行使期限是1年,且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該知道之日算起。如果當事人超過行使期限提出撤銷權申請,則法院可以不支持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補償協議公證書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3-07車禍傷者的賠償起訴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0-11-23熊孩子損壞滅火器,監護人是否承擔賠償
2021-03-07語言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1-02-19因為商場裝修造成了損失怎么賠償
2021-02-27結婚證在哪邊領比較好
2021-03-12冤假錯案警察怎么處理
2021-01-04格式合同中的權利義務是否可以更改
2021-01-17宣傳單是否屬于要約邀請
2020-11-27能夠引發合同之債的有哪些情形
2020-12-17法院能否主動引用同時履行抗辯權
2021-01-07行政案件立案后可以撤銷嗎
2021-01-23合作協議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01職工集資建房政策有什么規定嗎
2021-03-21企業法定代表人是否有勞動關系
2021-02-03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不足怎么辦
2021-02-26投保人駕駛無證車輛身亡 保險公司拒絕賠償
2021-03-03保險營銷員取得傭金收入應當繳納哪些稅
2021-01-08保險合同有哪些基本分類
2020-11-22出門旅游因為暴雨致人受傷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