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期待利益進行賠償
從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內容看,它首先界定了損害的可能范圍,接著就損害作了類型的劃分——所受損失和所失利益,最后確立了賠償范圍的最基本的類型的限定手段——可預見規則,從而最終確定守約人真正獲得賠償的數額。可預見規則是指違約方賠償損失的范圍不得超過他訂立合同預見或應當預見的因其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
1、凡構成損害發生的必要條件的情形,均為事實上的原因,亦即如果沒有義務的違反,就不會有損害的發生,這一義務的違反就是損害發生的原因。但是這種證明還不夠,它還得證明這種損害是“可預見的”而不是“過分的遠離”。
2、預見或應當預見必須是在締約時而不是違約時或裁判時,且不受此后之情事變化的影響,因為締約時的情勢是預見人憑以預見的唯一基礎。
3、預見是指違約人而不是受害人的預見,僅違約人的預見具有決定意義。
4、預見的范圍,原則上僅包括預見的種類而不是損失的具體范圍,不要求預見違約或損害發生的具體方式。
5、可預見具有客觀性。
6、可預見的損失是可能發生的而不是必然發生的。
期待利益有法律依據嗎
完全賠償原則是指違約方應對其違約行為造成的全部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合同法第七十九條、一百一十二條、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都規定了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應承擔完全賠償責任的內容。其目的就是使守約方處于合同獲得履行一樣的地位,實現訂立合同時期待的商業利潤,保障和促進合同信用和市場交易安全,是基于誠信、公平原則對違約后當事人利益的再平衡。適用完全賠償原則在于補償守約方因對方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因此,損害賠償的范圍不僅包括違約給守約人造成的直接損失,而且包括違約給守約人造成的期待利益的損失,即守約方對違約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失去的任何利益都有權得到賠償,使守約方的利益恢復到合同如期履行的狀態。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問題進行的解答。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期待利益一般來說是是對相應的損失所進行的賠償,并且所謂的期待利益只是一種可以預見的利益,并且沒有實質的賠償。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后探望孩子次數是否有限制
2020-12-17征地拆遷補償協議是否需要交印花稅
2021-02-16天津二手房買賣程序有哪些
2020-11-27法律顧問審合同需要注意哪些
2021-01-20收益性股權融資違法嗎
2020-11-18交通事故傷殘等級鑒定標準
2020-11-23行政處罰一般程序多長時間辦結
2021-01-15電梯房地下停車位收費合理嗎
2021-02-01房子抵押給個人了執行局可以執行嗎
2021-01-21合同中債權抵銷的要件是什么
2020-12-22家長把學生打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6如何設立房屋中介機構
2021-01-31員工與公司解除合同能否要到賠償
2020-12-22什么是勞務派遣?
2021-02-19職工被采取強制措施能否退休
2021-02-12不激納養老金是否屬勞動爭議
2021-03-04以房養老和養兒防老哪個更告譜
2020-11-26產品責任糾紛案件如何進行舉證呢
2021-03-08某家具廠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06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有什么關系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