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休假工資爭議適用哪種訴訟時效
【案例回放】周某于1993年6月參加工作,2007年7月應聘到煙臺某鋼管制造有限公司從事軋鋼工作,雙方簽訂了勞動合同,最后一次合同期限至2013年12月31日。因當面辭職被公司拒絕,2013年1月3日,周某通過郵政特快專遞形式向該公司提出書面辭職申請,然后于2月份到公司結算工資,同時提出要求支付在單位工作期間從未休的帶薪年休假工資。對周某的要求,公司領導予以拒絕,周某遂向開發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了仲裁申訴。
該公司在庭審中答辯稱:周某已休了帶薪年休假,未休的部分已分解到月工資中一起發放了。周某現在要求支付2012年以前未休的帶薪年休假工資已過了時效。
仲裁委審理后認為,該公司未提供證據證明已經安排周某帶薪休假和已經支付了未休部分的帶薪年休假工資,根據舉證責任的相關規定應當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但周某要求該公司支付2012年以前的未休帶薪年休假工資按規定已超過仲裁時效。該公司應當按規定支付周某2012年未休的帶薪年休假工資。
【專家解讀】關于勞動糾紛的訴訟時效,主要有兩種意見,第一種意見是年休假工資屬于福利待遇范疇,適用普通時效,即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第二種意見是年休假工資屬于勞動報酬,即“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普通時效限制,而可以延長至“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
對于適用何種時效,問題關鍵在于年休假工資是否屬于“勞動報酬”。眾所周知,年休假包含兩部分,一是100%的工資報酬,二是用人單位不安排勞動者相應休假的,需要額外支付200%的工資報酬。上述兩種意見對于正常帶薪年休假情況下的100%工資報酬適用“追索勞動報酬的特殊仲裁時效”并無異議,爭議焦點主要集中于應休而未休的年休假給予額外的200%的工資報酬是否屬于勞動報酬。
律師認為,對于“年休假工資”的認定不應以名稱而論,而應當以其法律性質來進行辨析認定。年休假是勞動者休息休假權利的體現,應休而未休年休假折算工資,即200%的工資報酬是因勞動者休息權不能享有而轉化成的經濟補償,并非勞動者固有勞動報酬的一部分。換言之,年休假工資報酬中,雖有工資二字,但不具有工資之實。因此年休假工資應適用普通時效的規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年休假工資適用一年的普通時效,并不意味著勞動者在仲裁時,僅能獲得一個年度的年休假工資。勞動者主張年休假工資,其上一年度年休假工資應當在上一年度最后一日由單位支付,故至訴訟時未經過一年的仲裁時效;而對于本年度的年休假,其依法有權主張,亦未經過仲裁時效。故勞動者在任何時間提起仲裁,其有權要求的年休假工資,應當為上一年度的年休假和本年度的年休假,即原則上勞動者至少可以獲得兩年的年休假工資。
未休年休假的工資怎么算
用人單位經職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的年休假少于應休天數,應當對職工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按照其日平均工資標準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
用人單位在與職工解除(終止)勞動合同時,當年度未安排職工休年休假或者安排的年休假少于應休天數,應按職工當年已工作時間折算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并支付年休假工資,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年休假工資。
雙方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的集體合同或者用人單位相關制度規定的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高于上述標準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規定的標準執行。如雙方的約定或者規定的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低于上述標準,由于約定或者規定本身違規不具有法律效力,應當按照《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給予職工未休年休假工資。
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為日常工作期間的日工資(即日平均工資的100%),該部分收入隨日常工資支付。另一部分為日平均工資的200%未休年休假實際工資,該部分報酬用人單位應在解除(終止)勞動合同時或者在職職工最遲在當年度12月31日前支付。
訴訟時效的作用是什么
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力即喪失請求司法機關強制力保護其權利的法律制度。訴訟時效屆滿的效力對于權利人來講,其在法律上的勝訴權消滅。但是其民事上的實際權利是存在的,即其權利由原來的有法律保護的法律上的權利因時效屆滿而轉化為沒有法律保護的自然權利。對于債務人來講,訴訟時效超過后,債務人只是責任可以免除,但債務并沒有消滅。設立訴訟時效制度的目的在于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自己的權利,以確定財產關系,加速社會經濟流轉,穩定社會經濟秩序,便利人民法院及時正確審結民事案件。
《民法通則》單設一章規定了訴訟時效。《合同法》對訴訟時效沒有專章規定,只是對兩類合同規定了的4年的訴訟時效。關于租賃合同的訴訟時效規定在《民法總則》中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
在租賃合同中,因為所涉及的權利內容不同。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年休假工資爭議適用哪種訴訟時效”這個問題進行的解答,因年假工資道理糾紛提起訴訟的,適用普通的訴訟時效,即從知道權利被侵犯起一年內。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培訓不過關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1用人單位不簽勞動合同怎么辦
2020-12-06租用農民承包地 拆遷補償款歸誰?
2021-01-11村干部強行征地合法嗎
2021-01-06沒有衛生許可證處罰多少罰款
2020-11-09住宅室內裝修禁止行為有哪些
2021-01-18手機ip地址是隱私嗎
2021-03-18以公司盈余資產支付股權受讓款是否構成抽逃注冊資金
2021-02-24商標權是否應做攤銷
2020-11-11著作權人的種類及著作權的內容
2021-01-17怎樣能撇清婚內債務
2021-03-11違章收到信息多長時間處理
2020-12-29車禍評殘九級怎么賠償
2021-03-16土地租賃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6終結執行裁定書法律效力大么
2021-02-17買私人地皮蓋房子,拆遷能否得到賠償
2021-01-03崗位調動與集團公司的勞動合同會自動終止嗎
2020-12-29勞務外包繳納什么稅
2021-01-05公司辭退懷孕職工如何處理
2020-12-11常見的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