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從現行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看,適用的均是“履行”一詞,而非“執行”一詞。如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規定,“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二百一十二條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二是現行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中,“執行”一詞的主體均為人民法院。“執行”一詞的概念內涵體現為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動,而不指當事人的行為,也不指其他個人的行為。如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拒絕履行法院判決、裁定的,行政機關可以向第一審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從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看,該案中“執行”一詞的主體不是指人民法院,而是指當事人或其他有協助執行義務的人。
三是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所指的判決、裁定,確立了當事人要履行義務,其有條件履行而拒不履行,基本為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的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為確保相關聯的不同部門法律之間的協調性和立法的嚴謹性,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用語應與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相一致。
綜上可以看出,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中的“執行”一詞的主體是司法機關,“履行”的主體是當事人。為確保法律概念的準確性和法律用語的一致性,筆者建議,將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中的“執行”一詞改為“履行”,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中“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罪名修改為“拒不履行判決、裁定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毆打他人的行為認定
2020-12-12人民法院申請調解需要費用嗎
2021-02-27打官司要交些什么錢
2021-01-02冤假錯案發生的主要原因刑訊逼供嗎
2021-01-23保證書里面的提到賠償費用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0行使留置權需要寫申請書嗎
2021-03-26個人住房貸款條件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12酒駕和醉駕的區別
2020-12-15被關在豬圈里與豬爭食 女子精神失常
2021-03-12什么情況下必須給付老人贍養費
2021-03-18民事發回重審幾次為限
2021-01-15債務人如何對公司人格混同進行舉證
2021-03-21專利申請書范文應該怎么寫
2021-02-10未簽訂勞動合同雙方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0-12-28企業關閉分流可以解除合同不走嗎
2020-11-25工會會員享有哪些權利
2021-03-19農民工工傷可享受哪些待遇?
2020-12-15c1駕駛證實習期飲酒駕車扣12分怎么處理
2021-01-12什么情況必須先經過勞動仲裁
2021-02-12發生勞動爭議應該怎么辦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