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意的施惠行為需要承擔責任?
好意的施惠行為不需要承擔責任,好意施惠行為是當事人之間無意設定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而由當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風尚實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行為。該行為對好意施惠人不形成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好意施惠人非因故意或重大過失無需對受惠人因好意施惠所引發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二、好意施惠與無償合同的關系
1、所謂合同,是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除人身關系以外的其他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是一種典型的民事法律行為,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2、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當事人的法律行為。這是合同的本質特征,這一特征明確了合同行為與單方法律行為的界限。
3、訂立合同的目的在于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任何法律行為都具有目的性,合同的目的性在于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此目的性使其與一般的商量行為區別開來。
4、合同是當事人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礎上所達成的合意。這是民法上意思自治原則的體現。意思自治原則是民法的最高指導原則,是其他民事法律制度構建的基礎,是指民事主體依法在法定范圍內享有廣泛的行為自由,并且可以根據自的的意志產生、變更、消滅民事法律關系。包括將選擇其行為內容的自由、選擇行為對象的自由、選擇相對人的自由、處分自己權利的自由以及選擇救濟方式的自由。
5、無償合同是合同的一種,它與有償合同相對。它們是根據當事人取得權益是否需要負對價為標準。所謂無償合同是指當事人一方享有權益,無需償付相應對價的合同,如贈與、無償借用、無償的消費借貸等合同等合同則為無償合同的典型。正是因為無償合同和好意施惠都具有無償性而使得人們很容易混淆無償合同與好意施惠行為,這是由于人們沒有抓住好意施惠行為與法律行為的本質區別,而二者最本質的區別在于行為人內心是否具有發生一定的私法效果的意思,即效果意思。
在日常生活當中,鄰里之間或者說是陌生人之間的話,他們是基于好意,從事一定的幫助行為的話,是不存在著一個責任方面的承擔的,如果確實造成當事人員一些財產和人身方面的損害,而且是好意施惠當事人自己本身存在著重大過錯,可能會有一定責任承擔。
好意施惠致傷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如何區別贈與合同與好意施惠?
替人保管是否構成好意施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征地拆遷批文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04交通事故傷殘鑒定費用誰承擔
2021-02-22無合同的居間費用怎么上稅
2021-02-20違法建筑買賣合同可否應予受理
2021-03-03鋪乳期間可以中止合同嗎
2021-01-20提供虛假學歷,入職近10年還能解雇嗎
2021-02-28a2實習期肇事法院判司機賠償嗎
2021-01-31勞動糾紛案件申訴流程
2020-12-06保險合同中延遲生效條款如何生效
2021-01-20《人身保險新產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有章可循
2021-02-03三類人身保險新型產品 購買時應注意事項
2021-02-25把保險單弄丟了怎么理賠
2021-03-03保險代理人的資格條件有哪些
2021-01-20小產權房拆遷補償應當歸誰
2020-11-24房屋拆遷中,評估報告有期限嗎,多長時間有效
2021-01-10農村房屋拆遷如何補償
2020-12-31拆遷安置政策與住房制度改革
2021-03-26拆遷安置房有沒有土地證
2021-03-15城中村拆遷改造被拆遷戶應注意些什么
2020-12-09企業拆遷的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