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用無過錯責任的8種情形分別是什么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監護人承擔無過錯責任(《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第1188條)
2、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致人損害的,用人單位承擔無過錯責任(《民法典》第1191條)
3、提供個人勞務一方因勞務致人損害的,接受勞務一方承擔無過錯責任(《民法典》第1192條)
4、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和銷售者承擔的不真正連帶責任,為無過錯責任銷售者具有過錯的,承擔最終責任;銷售者無過錯的,生產者承擔最終責任(《民法典》第1202-1204條)
5、機動車與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之間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無過錯責任(《民法典》第1209-1212條;《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
6、因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污染者承擔無過錯責任(《民法典》第1229條)
7、高度危險責任中,從事高度危險作業者,高度危險物品的經營者、占有人承擔無過錯責任(《民法典》第1236-1244條)
8、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無過錯責任(但動物園承擔過錯推定責任)(《民法典》第1245-1247條)。
二、無過錯責任原則有哪些規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依據上述規定以及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相關條款之規定,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損害的發生既不是加害人的故意也不是受害人的故意和第三人的故意造成的,但法律規定由加害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特殊歸責原則;它是一種基于法定特殊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其目的在于保護受害人合法權益,有效彌補受害人因特殊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
它與過錯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共同構成現代司法制度中侵權民事責任的三大歸責原則。
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時候,不考慮行為人是否存在過錯都推定其有過錯,那么就需要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而在適用該原則的時候,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適用,也就是說不能隨意擴大或者縮小其適用范圍。不過也要注意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時候,也存在免責的情況,但此時免責的條件由法律規定。
無過錯責任免責事由是怎么規定的
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有什么不同
過錯推定原則與無過錯原則區別在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居間方對合同履行是否有保證責任
2021-01-24非法處置抵押物犯罪嗎
2021-01-06去拘留所探視要帶什么手續拘留所
2020-12-08撞死人要坐牢嗎
2021-03-02勞動合同是否應當約定底薪
2020-11-23配偶成為法定繼承人需滿足什么
2020-12-21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2021-03-16交通肇事逃逸后,被保險人哪些請求商業險賠付獲支持
2021-01-27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0什么是貨運保險合同
2020-12-23保險公估人按公估方與委托方不同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1-01-18保險合同中的默示保證是什么意思
2021-03-05單位能否為其員工投保人身保險
2021-01-05頂包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1-01-05保險公司未勘察現場可以拒賠嗎
2021-01-15未經村民同意便將礦私自承包給別人違法嗎
2021-01-23土地承包合同撤銷補償問題
2021-02-06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包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3-18土地轉讓模式
2021-03-11農村拆遷安置保險是怎樣進行規定的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