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協議不探視權是否可以
離婚協議寫明一方放棄孩子探視權,法律上無效。
探望權從法理上看,它是基于親權的一種派生權利,只要身份關系存在,探望權就應該是非直接撫養一方的權利。
實踐中,探望權制度的正式確立始于2001年4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就是夫妻離異后對子女的探望權制度,規定探望權的意義則在于:保證非撫養一方能夠定期與子女團聚;有利于彌合因家庭解體給父(母)子(女)間造成的感情傷害;有利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長進步。
探望權,又稱見面交往權,是指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享有的與未成年子女探望、聯系、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探望權從法理上看,是基于親權的一種派生權利,只要身份關系存在,探望權就應該是非直接撫養一方的權利。
探視權是指法庭授予無生活監護權的父母一方的、對其子女進行經常性看望的權利。通常情況下,只有在法庭審理案件后認為進行探視會嚴重危害子女的身體、精神、道德或感情的健康時,才會拒絕授予無生活監護的父母一方探視權。《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離婚之后,不直接來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探望權從法理上看,它是基于親權的一種派生權利,只要身份關系存在,探望權就應該是非直接撫養一方的權利。實踐中,探望權制度的正式確立始于2001年4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就是夫妻離異后對子女的探望權制度,規定探望權的意義則在于:保證非撫養一方能夠定期與子女團聚;有利于彌合因家庭解體給父(母)子(女)間造成的感情傷害;有利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長進步。但由于探望權制度在我國實施的時間還不算長,在理論上對探望權性質的認識還存在分歧,因此給司法實踐帶來諸多不便。
有關的當事人具有一定的探視的權益,所以在具體問題處理上自己需要注意其中的規定,這樣自己的權益維護就會有著一定的法律維系,但是如果你自己放棄了探視權,在法律上是不允許的,一旦自己觸犯可能就會受到法律的處罰,所以有關的當事人需要積極的履行責任。
關于探視權在法律上是怎么規定的?
關于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有哪些法律規定
探視權起訴狀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檢人民檢察院辦理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案件的規定的適用內容是什么
2020-12-14商標淡化行為應當注意把握哪幾點
2021-01-13立約定金的數額由誰約定
2021-01-15法院強制執行還調解嗎
2020-11-11兒童在商場受傷,誰應該承擔責任
2021-03-23單方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
2021-03-24商業秘密事項如何約定
2021-01-08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9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都有什么條件
2021-03-12平安意外險理賠時間需要多久
2020-12-12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指的是什么
2021-03-01無效保險合同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7保險合同中的等待期有多長
2021-01-20業主購房后怎樣選擇保險
2021-02-07保險公司再保險都有哪些內容
2020-12-20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人傷理賠需要哪些材料
2020-11-22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責任
2021-01-30解除保險合同的事由有哪些
2020-12-23網約車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七十六條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