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名譽權刑法規定如何處罰?
侵犯名譽權刑法規定按照誹謗罪來判處有期徒刑等,《刑法》第246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二、如何認定侵犯名譽權的行為?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
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比如,說某人“是個小偷”等。
所謂誹謗,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虛假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誹謗的方式有口頭和文字等兩種方式,其內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損于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如誣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等。其特征可以稱之為無中生有。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比如醫院未經患者同意,無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風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無論故意或過失,只要侵權人在主觀上有過錯,并在客觀上造成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即屬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
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也就是說,某人的名譽僅僅指公眾對其的社會評價,而不是該人對其內在價值的自我評價。因此,行為人的某些行為如果沒有造成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則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任何侵權行為,若是導致了他人的名譽群受損,此時必然伴隨著民事賠償金的支付。名譽權受到侵害的主體,若是在受理他人侵犯自己名譽權的證據時,發現其應構成了誹謗罪,此時是可以按照刑法之中的相關規定來量刑的,此時也依舊不能避免需要支付侵犯名譽權的賠償金。
侵犯名譽權的證據有哪些
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什么?
侵犯名譽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工作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24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8哺乳期離婚撫養費如何計算
2021-01-11誰對政府投資項目負有監督管理職責
2021-02-11勞動者想離職后可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3-12實習期上高速怎么處罰
2021-02-09可以構成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18保險合同變更風險是如何的
2021-03-10出境旅游意外保險怎么報銷
2021-01-26《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有關條文的細則釋義
2021-03-01如何計算土地出讓金
2020-11-27政府拆遷文件時效多久
2020-12-11住改非和普通住宅拆遷補償有什么區別
2021-02-11國有土地拆遷補償款比私有要多嗎
2020-11-13陽春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08拆遷沒有房產證可以獲賠嗎
2020-12-01在征地拆遷中需要準備哪些關鍵證據
2021-03-09深圳動遷政策規定
2021-03-17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2021-02-042020年安置房拆遷具體有哪些新規定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