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越來越關注公民切身利益的保護,在平時的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因為一些原因受到其他人的誹謗,根據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誹謗情節嚴重是會構成犯罪的,我國古時在華表中也提到誹謗,那么誹謗與華表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來了解下。
一、誹謗與華表
華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建筑物,有著悠久的歷史。
相傳華表既有道路標志的作用,又有過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出現了。
那時,人們在交通要道設立一個木柱,作為識別道路和標志,后來的郵亭、傳舍也用它作標識,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來統稱為“桓木”,因為古代的“桓”與“華”音相近,所以慢慢讀成了“華表”。
在這根木柱上,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寫意見,因此它又叫“謗木”或“誹謗木”。“誹謗”一詞在古代是議論是非的意思,就是現代的提意見,所以它又具有現代“意見箱”的作用。
二、誹謗罪以及其構成要件
誹謗罪(刑法第246條),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與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犯罪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
客觀方面
本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并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所謂“足以貶損”,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貶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散布虛假的事實,但并不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無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誹謗罪。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誹謗罪。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貶損某人的人格、名譽,就不能以誹謗罪論處。
(4)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于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則不能以本罪論處。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誹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人自殺的等等情況。
主體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單位不能構成犯罪主體。
主觀方面
本罪主觀上必須是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目的在于敗壞他人名譽。如果行為人將虛假事實誤認為是真實事實加以擴散,或者把某種虛假事實進行擴散但無損害他人名譽的目的,則不構成誹謗罪。
華表是古時候中華民族的的建筑,當時人們會在上面刻上關于誹謗這樣的字眼,而我國當前在刑法之中也有誹謗罪這一罪名,該罪主要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譽權,而且是通過捏造虛假的事實,該罪成立的標準是情節嚴重,因此公民在平時需要規范個人行為。
網絡誹謗犯罪主體有怎樣的刑事責任
誹謗罪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誹謗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浙江省交通肇事罪量刑標準(最新標準)
2020-11-22股權眾籌融資有哪些法律法規
2021-03-22駕校學車撞車要賠錢嗎
2020-12-16有規定孩子三周歲內離婚歸媽媽嗎
2021-01-29如何區分挪用公款與借貸公款
2021-03-02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政府會處理嗎
2021-01-03如何對倉儲物進行入庫驗收
2020-12-15融資租賃合同法律關系中將涉及哪些主體
2021-03-16關于拖拉機保險合同條款
2021-02-07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的營運資金是多少
2021-03-19投保人怎么要求退還保險費
2021-01-05投保企業財產保險綜合險的計算公式
2021-01-03投保人虛報年齡保險公司是否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7公眾責任險評估的主要內容
2020-12-24把保險單弄丟了怎么理賠
2021-03-03車輛沒買保險被撞了能走保險嗎
2021-01-15教職員工校方責任險到底應該賠償給教育局還是教師家屬
2021-01-22保險公司是否應該賠償車輛停運損失
2020-12-02保險理賠沒下來保證金怎么寫
2021-02-14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應注意什么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