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順序擔任監護人理由是什么?
法定監護人的設立順序,既可保護在先順序人的身份利益,又可防止其規避監護義務。同時允許監護人依其協議決定何人實施監護,這就是順序的制度價值所在。在理解法定監護人的順序規定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在先順序人優先于在后順序人擔任監護人。但是,此順序可依監護人的協議加以變更。
2. 在先順序人為二人以上時,既可全體同作監護人,也可依其協議只由部分人做監護人。
按相關法律規定,法定監護人的順序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關于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
按照下列順序由以下人員擔任:
①配偶;
②父母;
③成年子女;
④其他近親屬;
⑤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此外,精神病人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擔任監護責任,經有關單位同意的,出可以擔任監護人。
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沒有上述范圍的近親屬或近親屬喪失監護能力的,有關單位或居委會、村委會可以從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其他近親屬、朋友中指定監護人。當近親屬對于由誰擔任監護人發生爭議時,有關單位、組織可以進行調解并從他們中間指定監護人。
綜合上面所說的,監護人主要就是針對于沒有任何民事能力的人所設立的,但一般第一監護人都是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因各種原因沒有在了或者死亡了,那么就應該由自己最親的家屬直接來擔當,這也是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所以,監護人對于被監護人來說起到很重要的位置。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常見交通違法處罰新規
2020-12-19規模小的公司可不設監事會嗎
2021-03-21反擔保抵押權人是誰
2020-12-0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2020-11-29施工過程中受傷的哪里的法院有管轄權呢?
2020-12-19轉繼承適用的范圍是什么
2021-02-09什么是合同撤銷權
2020-12-01房主房產證不滿兩年如何過戶
2020-12-12勞務外包協議書
2020-12-20保險公司的拒保問題有什么原因
2021-01-14平安意外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3-17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7貿易保險之貨物運輸保險涉及的風險
2020-11-19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大型商業風險業務嗎
2021-01-29短期團體健康保險產品可以調整產品參數嗎
2020-11-22哪些情況保險公司可不賠
2021-01-27車子劃痕沒拍照保險公司給修嗎
2021-03-06飲酒出事故保險公司應該負責嗎
2021-01-08保險人的概念
2021-01-07土地承包法司法解釋全文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