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監護人的職業沒有明確的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 第十六條【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一) 祖父母、外祖父母;(二) 兄、姐;(三)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監護人設定
一、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對未成年人設立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設立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們的監護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又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作為監護人。
3、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對精神病人設立的監護人。從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的角度來看,精神病人可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但法律規定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相同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
①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②其他近親屬;
③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并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
④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對于監護人的資格來說,最重要的是監護人是否能夠承擔起被監護人所賦予的責任,而不是其職業是多少,監護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護被監護人,能夠為其承擔其相關的責任,所以對于監護人來說最主要就是自己能否有資格承擔其被監護人的監督和保護作用。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局調解要多長時間
2021-02-24民法典中禁止結婚的情形有幾種
2021-02-18公司的注冊資本多意味著什么
2021-02-17車禍傷者的賠償起訴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0-11-23沒收個人財產包括違法所得嗎
2020-12-09破壞軍婚有什么后果
2020-12-20保管物因自身瑕疵毀損損失誰來承擔
2021-03-24經濟賠償金是什么
2021-01-24什么是非法解除勞務合同
2021-02-18意外險的責任期限和保險期限有區別嗎
2021-03-12去瑞士旅游買保險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5車輛損失險投保人的義務
2021-02-13海洋運輸貨物有幾種保險
2020-12-08旅行社旅客旅游意外保險合同
2021-01-04被保險人與第三人已履行調解協議,保險公司是否免責
2020-12-05保險人履行給付義務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3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呢
2021-01-06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禁止哪些行為
2021-01-19怎樣選擇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人
2021-01-24保險條款并非“霸王條款”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