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當提到監護人時,首先浮現在腦海中是父母,但是根據我國相關民事法規的規定,父母只是能擔任法定監護人的主體之一,也即并非只有父母才能成為監護人,只要滿足了成為監護人的條件,村委會、居委會等都可以成為監護人,但同時需要得到被監護人的同意。
一、成為監護人的條件是什么?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由于監護人具有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財產的責任,包括管理、使用,甚至于處分,因此監護人的確定往往還會產生紛爭。我國《民法通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進行了規定,但對其他原因造成了公民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他們的監護人的選任或確定卻沒有明確規定。
擔任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的,一般是其親屬,包括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兄弟姐妹等,也包括其他親屬和朋友。如果以上人員都沒有,則由單位或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監護人的選任一般依照法律規定的順序進行確定。《民法通則》規定的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如果大家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則由單位或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不服該指定的,可由人民法院裁決。
二、監護人的監護職責有哪些
1、保護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人身。監護人擔負有維護未成年人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保護他們的姓名權、榮譽權的責任,同時,還擔負有排除來自于各方面的對未成年人的人身權利實施侵害的義務。監護人也負有對未成年人進行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培養和教育的職責。
2、管理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財產。監護人于監護職責范圍內管理好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財產,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的財產權益。監護人應制止和排除他人侵犯未成年人財產權益的行為,并依法否定未成年人所為的與其行為能力不相適應的處分財產的民事行為,并對不當得利人進行追索,以保護未成年人的財產權益。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財產為處分行為時,必須遵循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否則,監護人不得為未成年人的財產處理行為。
特定的主體才能成為監護人,不同的監護人需要承擔的職責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的,對于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清醒,經相關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取消其監護資格,若監護人在監護期間,實施了危害被監護人權益的行為的,監護人還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數罪并罰最多不能超過幾年
2021-01-23農村房屋土地證和戶主不是一個人怎么辦
2021-03-24軍婚和普通婚姻有什么區別
2021-01-24訴訟費用交納標準是如何的
2020-12-08股權轉讓必須去工商局變更么
2021-02-02加多寶賠償中糧,增資協議是什么
2021-02-14交通事故傷殘鑒定什么時候完成
2021-03-06車禍撞死人怎么賠償
2021-02-11發票領購簿丟了怎么辦
2021-01-28催告書的時限是多少天
2020-11-27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有繼承權嗎
2021-01-16沒領結婚證彩禮可以返還嗎
2021-03-04訂婚 結婚彩禮糾紛法律處理意見
2021-02-28正式入職和外聘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5雙方在什么條件下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8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有哪些
2021-01-22如何進行保險理賠程序,保險理賠時效又是幾年
2020-12-04被保險人遭故意傷害 保險公司不能免責
2021-01-17保險公司免責條款是否合法有效
2021-03-19未事先告知投保人的遲延生效條款是否生效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