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行協商
繼承糾紛發生后,相關當事人可以在完全自愿的基礎上,通過互諒互讓,就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協商達成一個各繼承人都愿接受的協議,然后按協議分割遺產。協商雖然是在產生糾紛的當事人雙方之間進行,但也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平等自愿原則。協商不是法定的解決民事糾紛的必經程序,所以,必須在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適用這種方式 . 再者,協商后達成的協議也必須是在雙方當事人都自愿的基礎上達成。
(2)合法原則。分清是非是協商解決的前提,衡量是非的標準是繼承方面的法律、政策的規定。經協商達成的協議本身也要合法,否則無效。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在協商處理繼承糾紛時,可以放棄自己的權利,對此不能按違法對待。
(3)不損害國家、社會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原則。當事人不得為達成協議,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損害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或者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否則,這種協商便失去了公正性和合理性,因此,也不受法律保護。
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有利于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團結,由協商解決完全基于有關當事人的自愿行為,因此處理后不會傷害彼此之間的親情,也有利于糾紛的迅速、徹底解決。由于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不需經過別人的調解,更無須訴諸法院,節省了當事人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同時,由于協議是當事人自行協商達成的,因而能夠使糾紛得到徹底解決。
2、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組織。在發生繼承糾紛后,如有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以繼承法為依據,通過說服教育的方法來調解糾紛,促使當事人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互相諒解,互相讓步,達成協議。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達成以后,各當事人都應當自覺遵守和履行。
3、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繼承糾紛發生后,經協商不成時,可以不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不成協議的,任何一方也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3條的規定,繼承糾紛不能仲裁。因此,有關當事人之間因繼承發生糾紛后,不能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綜合上面所說的,家庭的財產如果引起糾紛的話,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會以協商為主,不管是自己協商還是請人民調解委員會來進行處理都是可以得到認可的,如果當事人要走法律程序的話,那么就需要收集相關的證明材料這樣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
同居財產糾紛訴訟時效有多久
離婚財產糾紛法院怎么收費
戀愛期間的財產糾紛應該怎么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口頭雇傭關系合法嗎
2021-03-11輕傷1級能否申請工傷
2021-03-24老婆人在國外要離婚怎么辦
2021-01-04交通肇事糾紛中,律師費可由保險方承擔嗎
2020-11-15投標保證金比例
2021-03-13熊孩子損壞滅火器,監護人是否承擔賠償
2021-03-07進行虛假出資補足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3-23無房產證原件能否過戶
2020-11-25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是多少
2021-03-02預付款項為什么屬于債權
2021-01-23多人建筑合同糾紛如何起訴
2020-12-08如何防止二手房中介亂收費
2020-11-30哪些項目不屬于工資構成部分
2020-12-25用人單位末位淘汰解除勞動合同合不合法
2021-01-03解除與終止勞動合同到底有什么區別
2020-11-18第三方勞務派遣合法嗎
2020-11-10勞動者違約離職應賠償哪些損失
2020-11-11人壽保險的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4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0-11-19購買人壽保險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