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專家認為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對于婚后財產的認定為法官在受理離婚案件時,關于財產特別是房產分割上提出了明確的法律依據。解釋指出,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并在銀行貸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因此,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可以使父母出資購房真實意圖的判斷依據更為客觀,便于司法認定及統一裁量尺度,也有利于均衡保護婚姻雙方及其父母的權益。
關于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意義及爭議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婚姻法》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共有19個條文,涉及的內容十分豐富,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一)首次明確以結婚登記程序存在瑕疵為由主張撤銷結婚登記應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
現實生活中,常常有當事人以結婚登記程序中存在瑕疵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如一方當事人未親自到場辦理婚姻登記、借用或冒用他人身份證明進行登記、婚姻登記機關越權管轄、當事人提交的婚姻登記材料有瑕疵等。在結婚登記程序存在瑕疵時,如果同時欠缺了結婚的實質要件,在法律規定的情形內,可以被人民法院宣告無效,但對僅有程序瑕疵的結婚登記的法律效力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當事人以婚姻登記中的瑕疵問題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只要不符合婚姻法第十條關于婚姻無效的四種規定情形之一,法院就只能判決駁回當事人的申請。如果將符合結婚實質要件但結婚登記程序上有瑕疵的婚姻宣告為無效,不僅擴大了無效婚姻的范圍,也不符合設立無效婚姻制度的立法本意。
從征求意見的情況看,多數觀點主張應當本著司法便民、利民的原則在司法解釋中增加指引性規定,以方便當事人解決紛爭。據此,經研究認為,在中國現行的法律框架下,結婚登記在性質上屬于具體行政行為,即行政確認行為。當事人對已經領取的結婚證效力提出異議,雖然不屬于法院民事案件的審查范圍,但當事人可以向民政部門申請解決或提起行政訴訟。據此,《婚姻法解釋(三)》第一條第二款作出規定:“當事人以結婚登記程序存在瑕疵為由提起民事訴訟,主張撤銷結婚登記的,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二)明確規定親子關系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拒絕鑒定將導致法院推定另一方主張成立的法律后果。
親子關系訴訟屬于身份關系訴訟,主要包括否認婚生子女和認領非婚生子女的訴訟,即否認法律上的親子關系或承認事實上的親子關系。現代生物醫學技術的發展,使得DNA鑒定技術被廣泛用于子女與父母尤其是與父親的血緣關系的證明。親子鑒定技術簡便易行,準確率較高,在訴訟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全世界已經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采用DNA技術直接作為判案的依據。在處理有關親子關系糾紛時,如果一方提供的證據能夠形成合理的證據鏈條證明當事人之間可能存在或不存在親子關系,另一方沒有相反的證據又堅決不同意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2002年4月1日開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五條的規定做出處理,即可以推定請求否認親子關系一方或者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而不配合法院進行親子鑒定的一方要承擔敗訴的法律后果。《婚姻法解釋(三)》第二條對此予以了確認。從征求意見的情況看,多數意見認為,對親子關系推定認定的規定符合社會常理,且便于實踐操作。
(三)首次明確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婚后產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不是共同財產。
一般而言,夫妻一方財產在婚后的收益主要包括孳息、投資經營收益及自然增值。婚姻法規定了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生產、經營收益及知識產權收益歸夫妻共同所有,2004年4月1日開始施行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二)》也明確規定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所得的收益為夫妻共同財產,但對孳息和自然增值這兩種情形如何認定未予明確。在《婚姻法解釋(三)》(征求意見稿)中曾作出了“另一方對孳息或增值收益有貢獻的,可以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的規定。但多數意見認為,征求意見稿中的“貢獻”一詞不是法律用語,理解上也會產生歧義,審判實踐中很難把握。經過反復斟酌,《婚姻法解釋(三)》第五條明確規定: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后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四)明確婚后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不動產且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的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從《婚姻法解釋(三)》公開征求意見反饋的情況看,作為出資人的男方父母或女方父母均表示,他們擔心因子女離婚而導致家庭財產流失。在實際生活中,父母出資為子女結婚購房往往傾注全部積蓄,一般也不會與子女簽署書面協議,如果離婚時一概將房屋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勢必違背了父母為子女購房的初衷和意愿,實際上也侵害了出資購房父母的利益。所以,房屋產權登記在出資購房父母子女名下的,視為父母明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比較合情合理,多數人在反饋的意見中對此表示贊同,認為這樣處理兼顧了中國國情與社會常理,有助于糾紛的解決。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按照雙方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更為符合實際情況。《婚姻法解釋(三)》第七條規定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將產權登記主體與明確表示贈與一方聯系起來,可以使父母出資購房真實意圖的判斷依據更為客觀,便于司法認定及統一裁量尺度,也有利于均衡保護婚姻雙方及其父母的權益。
(五)首次明確離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貸款購買的不動產應歸產權登記方所有。
離婚案件中,按揭房屋的分割是焦點問題之一。如果僅僅機械地按照房屋產權證書取得的時間作為劃分按揭房屋屬于婚前個人財產或婚后夫妻共同財產的標準,則可能出現對一方顯失公平的情況。根據《婚姻法解釋(三)》第十條的規定,一方在婚前已經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向房地產公司支付了全部購房款,買賣房屋的合同義務已經履行完畢,即在婚前就取得了購房合同確認給購房者的全部債權,婚后獲得房產的物權只是財產權利的自然轉化,故離婚分割財產時將按揭房屋認定為一方的個人財產相對比較公平。對按揭房屋在婚后的增值,應考慮配偶一方參與還貸的實際情況,對其作出公平合理的補償。在將按揭房屋認定為一方所有的基礎上,未還債務也應由其繼續承擔,這樣處理不僅易于操作,也符合合同相對性原理。婚前一方與銀行簽訂抵押貸款合同,銀行是在審查其資信及還款能力的基礎上才同意貸款的,其屬于法律意義上的合同相對人,故離婚后應由其繼續承擔還款義務。對于婚后參與還貸的一方來說,婚后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六)明確規定當事人協議離婚未成則事先達成的附協議離婚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不生效。
雙方當事人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達成離婚協議,并對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等問題作了約定,但該協議是以雙方到民政部門辦理離婚登記或到法院進行協議離婚為前提條件的。實踐中,主張離婚的當事人一方在簽署協議時可能會在財產分割、子女撫養、債務承擔等方面作出一定的讓步,目的是希望順利離婚。由于種種原因,雙方并未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或者到法院離婚時一方翻悔不愿意按照原協議履行,要求法院依法進行裁判。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雙方事先達成的離婚協議的效力問題,往往成為離婚案件爭議的焦點。離婚問題事關重大,應當允許當事人反復考慮、協商,只有在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并到民政部門登記離婚或者到法院自愿辦理協議離婚手續時,所附條件才可視為已經成立。如果雙方協議離婚未成,當事人一方有翻悔的權利,事先達成的離婚協議沒有生效,對夫妻雙方均不產生法律約束力,不能作為人民法院處理離婚案件的依據。
經綜合考慮征求意見的情況及司法實踐中的可操作性,《婚姻法解釋(三)》還對夫妻之間贈與房產、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能否作為原告提起離婚訴訟、生育權糾紛、夫妻一方擅自出賣共有房屋如何處理、請求離婚損害賠償的權利人等問題作出了相關規定。
《法治藍皮書》對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存在爭議:
有一部分人擔心司法新解的出臺是對婚姻中弱勢或是財力弱的一方的歧視。比如對于家庭主婦,尤其是農村的家庭婦女,她們沒有工作,每天做家務照顧孩子,她們可能是受影響最大的一群人。一旦她們的丈夫要離婚,她們可能會面臨凈身出戶。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12年《法治藍皮書》。藍皮書指出,2011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對婚姻關系穩定造成沖擊,會以法律規范的方式改變人們的行為預期,改變中國的婚姻家庭制度。
一、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客觀上加劇“AA制”契約婚姻
藍皮書分析認為,《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和前兩次司法解釋相比,關于家庭財產的解釋占了很大比重。在房地產經濟下,房產成為影響人們婚姻生活的重要因素,傳統的婚姻糾紛焦點逐漸集中在房產分割上。《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出臺將深刻改變人們以房產為中心的婚姻行為:結婚前以婚前協議確定雙方個人財產,以登記注冊確定房產歸屬,以法律規定個人財產孳息及收益歸個人所有;離婚時,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所確立的財產分割標準自行離婚,徹底實現“愛情歸愛情、財產歸財產”的現代契約婚姻。
同時,《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旨在為房地產經濟下的婚姻糾紛提供形式化裁判規則,客觀上卻會加劇“AA制”的契約婚姻,消解傳統的“同居共財”制度,顛覆家庭穩定的基礎。2000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在婚姻法領域的總體取向是以“個別財產制”逐步取代“家庭財產制”,其結果是減少分割財產的難度,降低離婚訴訟的成本,統一婚姻家庭糾紛的法律適用,提升司法審判效率,減少基層法院積壓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的這種“部門立法”邏輯在客觀上加劇顛覆了婚姻家庭穩定的基礎,即“家庭財產制”。
二、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延續“個別理財制”
藍皮書認為,作為傳統的“家庭財產制”在新中國得到傳承,婚姻家庭奉承“同居共財”的邏輯,加上社會主義價值觀念和“調解為主”司法政策的配合,中國的家庭穩定才能得到保障。《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出臺,延續了《婚姻法司法解釋二》中關于“個別財產制”的理念,通過區分財產與愛情的司法技術,將愛情逐出司法審查的范圍,設立以出資、登記作為確定家庭房產的歸屬等規則,均撼動了“家庭財產制”以及其背后和睦相容的家庭倫理,將成為導致家庭與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
三、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改變婚姻家庭制度
最后,藍皮書指出,中國經濟發展正在逐漸改變中國的婚姻家庭制度,而《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正式公布,無疑會以法律規范的方式改變人們的行為預期,改變中國的婚姻家庭制度。
如果您還有其他的法律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后沒有給撫養費就不能看孩子嗎
2020-12-27旅游合同無法履行怎么辦
2021-02-032020年侵害姓名權應負什么責任
2021-01-01公司公開發行新股應當報送什么資料
2020-11-26未約定保證方式債權人直接找保證人還款合法嗎
2021-02-15訂婚退婚訂金怎么辦
2020-12-22民法典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16小孩私自拿滅火器玩耍如何處理
2020-11-11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材料
2021-02-01第二順位繼承人能領到撫恤金嗎
2020-12-30企業房產證辦理流程
2021-01-08數罪并罰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10對外承包工程能否對外派遣勞務
2021-01-07這種情況能否獲得人壽保險公司經濟補償
2021-02-02論保險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
2020-12-26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2-22單位失業保險金沒買合法嗎
2021-01-13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如何確定
2021-02-10保險公司何時不用賠償
2020-12-02什么是保險欺詐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