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處理方式主要有行政訴訟、行政復議、行政復議裁決、民事訴訟、征地補償協調、裁決等方式,根據個案的不同特點應當啟動不同的法律程序。
1、征地糾紛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并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行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行政救濟途徑解決行政爭議的一種方法。
2、征地糾紛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訴,有人民法院進行審理并作出判決、裁定的司法程序。
3、征地糾紛中的民事訴訟
在征地糾紛中,大多數進行的訴訟屬于行政訴訟,民事訴訟時為數不多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程序都要走行政訴訟,有時候也可以走民事訴訟的程序,如對于非法占地的行為,從民事角度考慮我們可以起訴民事侵權,要求停止侵害、賠償損失、恢復原狀。對于已經簽訂征地補償協議,如果該協議簽訂過程中存在脅迫等手段,則從民事訴訟的角度起訴撤銷該協議。
4、征地補償協調裁決
征地補償裁決也可以稱之為征地補償協調與裁決,是指對補償標準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準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這是國家為減少、解決征地糾紛而推行的制度。機制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協調,而是裁決,協調是裁決的前置,未經協調的不能進入裁決。
5、征地糾紛聽證制度
征地糾紛聽證制度是指在土地征收糾紛中擬作出行政處罰、行政許可決定,制定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時,主管部門組織聽證,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則,充分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保證其陳述意見、質證和申辯的權利的制度。它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主管部門依職權組織的聽證,一種是申請人申請才組織的聽證。
聽證是失地農民參與征地審查報批、發表自己意見、了解案情的重要途徑,當事人應該重視這項權利,積極地參加,有些地方在征地時并沒有告知失地農民申請聽證的權利,還有一些地方將申請聽證的權利告知了村委會,而村委會未告知村民徑行做出了不申請聽證的決定,這樣做侵犯了失地農民申請聽證的權利。
綜上內容看來,導致征地糾紛的原因很多,當然也各有各的解決辦法。只有政府和土地主把糾紛解決好了,雙方才能達成共贏。所以當我們今后遇到這種問題時理智解決,合理合法,支持政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營業執照不注銷下一家還能辦營業執照嗎
2020-11-08合同終止的條件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2021-03-25醫療美容糾紛法院判決實例
2021-01-26南京房產公證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25眾籌投資者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04代加工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2021-02-19破產債權申報有哪些規則
2021-01-27房子抵押給個人可以過戶嗎
2020-12-21競業限制實務中如何界定競爭對手
2021-01-29技術合同法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1-12保全債權是如何保全的
2021-02-08如何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又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2021-03-25關于承租權轉讓
2021-03-02待崗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16企業約定試用期有何限制
2021-01-09車買過的交強險和商業險能退嗎
2021-03-11出口產品責任保險中產品危險程度是如何劃分的
2020-11-14保險人哪些情況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0-12-25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0-12-16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被判無效的情況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