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花與劉家軍于1994年認識戀愛,1997年5月登記結婚(男方到女方家入贅)。1998年2月生育女兒曾劉英,婚后感情較好。2006年雙方因家庭生活瑣事發生爭吵,此后雙方未能和平解決矛盾,2009年6月,雙方開始分居生活,至今近四年時間。2010年春節,劉家軍離開曾玉花家,從此雙方互不往來。曾玉花自2009年7月起曾三次提起離婚訴訟,均因不想分割財產而未能如愿。因雙方和好無望,劉家軍于2012年11月8日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同時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價值80萬元的房產。
曾玉花辯稱,訟爭的房產是在政府按政策返還的安置地上所建,劉家軍入贅時未分得田地,故這塊安置地及地上房產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劉家軍無權參與分割。
法院審理查明,龍勝縣開發新區時,征用了大量農民的土地,被告與父親、母親、弟弟、祖母、外祖母共被征收土地9.332畝,并獲得政府安置地194平方米,建房時,需按協議價交納土地出讓金。2011年7月12日,曾玉花通過交納土地出讓金30326元依法取得了129.60平方米土地使用權。同年11月21日,曾玉花與他人合伙在所購土地上建房,即由被告出土地,他人出資建房。曾玉花分得一、二、三層和七樓的一套兩房一廳,現房屋已基本建成。另查明,其父母已按政策另建新房并入住。
法院認為,原、被告雙方雖然經過自由戀愛結合,婚姻基礎相對較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為家庭生活瑣事產生矛盾,且多次訴訟,分居近四年時間,和好無望,夫妻感情確已完全破裂,現雙方均同意解除婚姻關系,法院予以支持。對于雙方訟爭的房產,綜合考慮土地取得的時間、原因及出資等,該房產不宜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原告劉家軍于1998年將戶口從家鄉遷至被告曾玉花家,雖未分得田地,但與曾玉花共同生活了十六年,在曾玉花家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亦付出了一定的勞動。現被告曾玉花名下擁有了一定的財產(房產),且價值較大,而原告劉家軍只身一人租房在縣城打工謀生,生活困難,離婚時,曾玉花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的有關規定,依法判決:準予原告劉家軍與被告曾玉花離婚;曾玉花一次性給付劉家軍經濟幫助16萬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合同可以單方解除
2020-12-31股權轉讓怎么合法轉讓
2021-03-03反擔保解除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08車輛劃痕險怎么理賠
2020-11-24民間借貸糾紛中證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怎么判斷證據的有效性
2020-12-03單位公款可以打到個人賬戶嗎
2021-02-13順位抵押擔保合同中抵押權實現的順序是什么
2021-01-22試用期的時間是多久
2021-03-03停薪留職員工還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9意外傷害保險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1保險人在理賠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30單位沒按勞動法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08怎么知道單位有沒有交保險
2021-01-20什么是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欺詐
2020-12-05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過程中應當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2021-01-12什么條件下可以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1-08國有劃撥土地轉讓
2020-11-09劃撥土地須經過哪些轉讓程序
2020-12-13能依據《土地管理法》認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出租嗎
2021-02-19有房產證和集體土地證的土地拆遷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