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損害賠償,是指違約方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而給對方造成損失,依法和依據合同的規定而應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
最初,基于對人格商品化和引發濫訴的擔憂、以及精神損害難以量化的考慮,法律拒絕給予精神損害以物質賠償。但隨著人類自我意識的進一步覺醒、自我價值的發現,人格利益在人類價值體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出現了給精神損害以物質賠償的迫切需要。由于社會變遷,思想觀念也已發生變化,人們認為金錢賠償非但不足減損人格價值,反而可以提高其被尊敬性,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的確定,籍法官自由裁量權也可合理解決。在此基礎上,法律認可了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
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從無到有,反映了法律對人的關懷已從物質世界擴展到精神世界。隨著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人們對精神利益,人格利益的重視逐漸加強,民法對此應予以關注。這雖得益于法技術的發展,而更多的則是基于一種價值判斷。“人的感情、感覺是所有的人的生活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它必須得到正當的保護。因此,可以想象只限于財產上的損害后是多么的狹窄。”人的本質不在于他的物質性,而在于他的精神性,物質只是為精神提供支持。人是一切價值的終極來源。人所看中的、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便是法律應予保護的東西。科學技術的發展,已使人有能力更多地關注更有價值的內心世界。人的尊嚴、人的精神世界的安寧已成為法律所應首要保護的東西,人的價值與尊嚴成為法律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價值基礎。這必然要求法律對人的精神利益的保護應越來越周密。
正因為如此,擴大精神損害慰撫金請求權已成為近代法律發展的趨勢。在德國,通過合憲性解釋創設一般人格權以及判例擴大慰撫金的適用范圍,加強了對精神利益的保護。誠然,在合同領域一般的商事交易中,精神損害不是違約的自然和極端可能(probable)的結果,違約方通常也不可能知道導致此種損害的事實。但是,違約導致對方當事人的精神損害也不是沒有的。那么,當精神損害確已發生時,法律是否應無視它的存在呢?比如,甲委托乙運送其親屬的遺體,在運輸途中乙不慎將遺體丟失,甲遭受的精神痛苦可想而知,對此乙不予相應的賠償合理嗎?顯然,無視精神損害的存在與現代法的精神是相違背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專利工作部門可以參與推薦專利產品活動嗎
2021-03-12違法行為人居住地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13焦作農村人均住房面積有什么規定
2021-01-23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時間及鑒定機構如何選擇
2021-01-21怎么區分婚前財產和婚后財產
2020-11-25臨時用工合同是否可以不繳納社保
2021-03-13事業單位可以進行勞務外包嗎
2021-02-13購買壽險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7什么是老賴
2021-01-09保險合同訂立有關問題
2021-01-13保險修車是自己先墊付嗎沒有那么多錢怎么辦
2021-01-08拼車可能涉及到哪些保險
2021-03-20強拆后能否獲得安置拆遷補償了
2021-03-09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怎么寫
2021-01-31農村拆遷補償安置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23廣州舊城改造方案,補償高標準令各方均能受益
2021-02-23農村征地的補償,是給村集體還是給農戶
2021-01-27評估報告的有效期是多久評估報告會失效嗎
2020-11-13農村舊房拆遷,每平給1000左右補助,合理嗎
2021-02-16房屋拆遷給予貨幣補償的標準是什么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