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法和民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兩大基本法,根據法律分工的不同,刑法是規定犯罪和刑罰的法律,它屬于公法的法律范疇,它承擔的是懲罰職責,它是代表國家強制力,懲罰犯罪,保護人民,而民法是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民事權利的法律,它屬于私法的范疇,它擔負的是補償職責,它是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不受侵犯。刑法和民法兩部法律的地位是同等的,不能用刑法或刑訴法的規定來否定民法的規定。依據《民法通則》第110條之規定,對承擔民事責任的公民,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說明對于一個行為人既可以追究刑事責任,也可以追究民事責任。為此,我們應該走出這樣一個認識誤區:“被告人受到刑事制裁就是對被害人最大的精神撫慰”,但是我們更應明確這樣一點,刑事制裁和民事制裁截然不同,前者旨在預防犯罪,后者旨在補救被害人損失;前者以剝奪、限制自由為重要內容,后者則是對被害人的經濟補償;前者由公訴機關以國家名義提起,后者則由被害人向法院提出。對被告人刑事責任的追究,不能等同于對被害人精神損害的撫慰,被告人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兩種責任相對獨立,不能互相抵消。因為被告人承擔刑事責任是來自于國家法律的強制性,這種國家的強制性不能替代被告人本人對被害人精神上的撫慰,也不能抵消對被害人精神損害的賠償,被告人對被害人承擔精神撫慰的方式只能以精神損害賠償的方式解決。
二、最高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一條規定“自然人因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這里的人格權利包括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名譽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等權利。該條還規定違反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其他人格權益的,受害人也有權提出精神損害賠償。依據該《解釋》,可以理解為侵害他人人格權利造成他人精神損害的,應當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比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被害人親屬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提出死亡補償金,依據省高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有關規定,判決時依據該規定我們完全支持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此項訴訟請求,這里的死亡補償金可以理解為被告人因交通肇事行為造成被害人死亡,死亡補償金的給付是其對被害人親屬的一種精神損害賠償,此種處理結果與《解釋》的規定是相一致的。但是同樣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如故意傷害案、強奸案等侵害人身權利的犯罪,被害人因精神損害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不予受理,而交通肇事犯罪案件被害人提起的精神損害賠償卻予以支持,顯然法釋(2000)47號、(2002)17號與《解釋》是相矛盾的,立法上的矛盾,容易導致的是執法上的不協調。如強奸犯罪案件,該類犯罪案件的被害人為女性,其中不乏幼女,強奸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的是對被害人精神上的損害,它包括憤怒、恐懼、驚嚇、焦慮、絕望等情緒,被害人在受到犯罪行為侵害后會在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中生活、成長,要面對世俗的眼光、社會輿論的壓力,還有以后的戀愛、婚姻生活都將因此會受到影響,有的甚至產生輕生念頭,可以說被害人所受到的精神損害遠遠大于她所得到的醫療費賠償和被告人所承擔的刑事處罰。強奸犯罪行為在刑事犯罪構成上屬于侵犯公民人身權利之罪,被告人應承擔法律規定的相應的刑事責任,但從民法角度來講,強奸行為是對被害人人身權利的侵犯,它侵犯的是被害人的貞操權、健康權和人身自由權。依據《解釋》第一條,侵害自然人的健康權、人身自由權及其他人格權利,侵害人應當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既然法有明文規定,我們為何不依法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還有故意傷害案件,犯罪行為造成被害人肢體或其他重要器官殘疾,該行為在觸犯刑法的同時,侵犯的是被害人的生命權、健康權和身體權,依據《解釋》的規定,被害人因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受到侵害,侵害人亦應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辯護詞范文
2020-12-27一級醫療事故賠償計算標準是多少
2020-12-15劃撥土地使用權在何種要求下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2020-12-17軍婚法律保護有哪些內容
2020-12-23商標侵權免責的條件是什么呢
2020-12-12普通合伙人轉讓公司份額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31朋友探監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13民事發回重審幾次為限
2021-01-15存單質押法院是否可以扣劃
2020-12-05請求協助送達出庭傳票的,有期限限制嗎
2020-11-19交通事故索賠攻略
2021-01-26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
2020-11-15給保姆費能證明贍養父母嗎
2020-11-1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的解釋
2020-12-27申請預售許可的材料有哪些
2021-02-24公司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8去境外務工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09干15天辭職有工資嗎
2020-11-12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原則
2020-11-20辭職不批準去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