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雖然對精神損害賠償范圍進行了擴大,但仍然不能適用我國審判實踐中對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法律保護,仍需進一步拓寬。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精神損害賠償范圍進行拓展:1、將精神損害賠償擴展到一般人格權。我國立法對一般人格權未設直接的民法保護,致使該權利受到侵害時,無法適用精神損害賠償方式予以救濟。因此,對于侵害一般人格權應予精神損害賠償,以維護受害人人格獨立、人格自由或人格尊嚴。而且保護一般人格權,是基于一般人格權的補充功能,對尚未被具體人格權確認保護的其他人格利益提供法律救濟的依據。2、將精神損害賠償拓展到貞操權、配偶權。貞操權是指公民保持其性純潔的良好品行,享有所體現的人格利益的人格權。對于侵害貞操權的受害人進行精神損害賠償,在外國法上早有規(guī)定。我國對貞操權的法律保護,刑法上有刑罰制裁,行政法上有行政處罰。但是,對于這種民事權利恰恰沒有規(guī)定民法的保護方法,沒有規(guī)定精神損害賠償。配偶權是指夫妻之間互為配偶的基本身份權。在現代民法理論中,侵害配偶權主要是指配偶中貞操義務的侵害,但不只限于貞操義務。與侵害貞操權一樣,現行法律對侵害配偶權也只能適用一般人格權的保護方法進行保護。3、將精神損害賠償擴展到隱私權和人身自由權。侵害他人隱私權,必然導致受害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精神上遭受創(chuàng)傷和痛苦,從而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保護公民的隱私權也是各國立法的趨勢。人身自由權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沒有人身自由權,其他權利也無從談起。因此,我國立法機關制定的與公民權益的法律開始明確支持因人身自由權利受到限制而引發(fā)的精神損害賠償。例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3條規(guī)定:經營者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攜帶的物品,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4、將精神損害賠償擴展到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違約可能導致當事人的情緒、感情、思維、意識等精神活動的障礙,使人產生憤怒、恐懼、焦慮、沮喪、悲傷、抑郁等不良情感,而這些正是精神損害的表現形式。有損害就應當有賠償。既然在侵權責任中包括了對這種精神損害的賠償,在違約責任中也就應該包括此種責任形式。但只有違約導致下列情形的才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且不應適用于法人:一是因重的金錢債務不清償致債權人疾病或死亡;二是提供服務有瑕疵使債權人受到精神傷害。5、將精神損害賠償擴展到刑事案件。對于因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害的被害人是否有權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筆者持肯定的觀點,理由是:第一,不承認刑事案件的精神損害賠償是極不合理的,甚至是荒謬的。第二,對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責任不能完全彌補受害人的精神損害。第三,刑訴法第七十七條”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規(guī)定不能作為否定刑事案件受害人精神損害賠償權利的依據。6、將精神損害賠償擴展到國家賠償案件。在民事關系領域擴大精神損害賠償范圍的情況下,國家對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政和司法等行為給公民造成的精神損害不承擔賠償責任顯然極不公平。首先,國家應正視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給公民造成的精神損害。其次,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給公民造成的精神損害承擔賠償責任不存在法理障礙。再次,國家對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給公民造成的精神損害承擔賠償責任不存在特殊的操作上的困難。因此,從立法上確立國家賠償案件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勢在必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賣不破租賃原則的適用條件
2021-01-30股東去世公司怎么注銷
2021-02-27無效合同的處理方法是什么
2021-01-10承攬合同怎么寫
2020-12-26刑事拘留后撤案可否賠償
2020-12-10對錯判的反映和申訴的處理
2021-01-01公司注銷商標是否無效
2020-11-12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是在什么時間可以做
2021-03-23繼承權喪失有什么特點
2021-01-23擔保合同是債權合同嗎
2020-12-02購房時怎么處理面積的差異
2021-01-01交通事故意外險的適用對象是什么
2021-03-10出口產品責任保險中產品危險程度是如何劃分的
2020-11-14索賠發(fā)生糾紛能否單獨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
2020-12-31保險標的轉讓未通知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1-04保險批單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3-24保險與法:車輛定損誰說了算
2020-11-17騙取生育津貼如何處罰
2021-03-17房屋財產保險費計算方式
2020-11-22保險法定受益人具體是指哪些人員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