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避險過當及其法律責任
緊急避險過當即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害(危害),意味著緊急避險行為從有利于社會到有害于社會的轉化,因而行為的性質也由合法行為轉變為違法行為,而且這種違法行為不是一般的違法行為,而是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認定緊急避險造成的損害時,必須要看到行為人的避險行為所避免了的損害,即行為人避險行為所保全的利益。認定是否構成犯罪,一定要將損害減去所保全的利益,余下的才是實際損害。所以,此類情況一般都損害不大,主觀上一般又情節輕微,因而一般不構成犯罪。
我國刑法規定“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據此,刑法理論界及司法實務界認為,緊急避險過當即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害(危害),意味著緊急避險行為從有利于社會到有害于社會的轉化,因而行為的性質也由合法行為轉變為違法行為,而且這種違法行為不是一般的違法行為,而是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筆者認為做如此理解,即認為緊急避險過當就構成犯罪的觀點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是錯誤的。
在我國刑法中,緊急避險過當并沒有單獨的罪名,它只是一種特殊的犯罪形態。緊急避險過當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害,從客觀方面看,無非是財產的損失和人員的傷亡。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及犯罪構成原理,僅有客觀方面的損害,無論這個損害有多大,都不能僅僅根據這一點來認定行為人有罪,即不能客觀歸罪。換言之,要認定某種緊急避險過當行為構成犯罪,也必須根據犯罪構成要件來認定,只有當符合某一犯罪構成要件時,才能認定這種行為構成犯罪。以緊急避險損害過當,假如緊急避險行為人故意多損失了500元,這顯然是一種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的行為,但故意毀損500元并未達到犯罪的界限,因此沒有理由和根據因為行為人在緊急避險過程中損失的500元而認定他構成故意毀損公私財物罪。
在認定緊急避險造成的損害時,必須要看到行為人的避險行為所避免了的損害,即行為人避險行為所保全的利益。認定是否構成犯罪,一定要將損害減去所保全的利益,余下的才是實際損害。所以,此類情況一般都損害不大,主觀上一般又情節輕微,因而一般不構成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合同可以單方解除
2020-12-31行政執法的類別包括什么
2021-03-02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有哪些范圍
2020-12-15有限合伙企業有訴訟主體資格嗎
2021-03-13拆遷安置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18什么情況不用贍養父親
2021-02-11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1調解后財產還查封嗎
2021-01-01離婚冷靜期一方不同意怎么辦
2021-01-21合同債權質押是什么
2021-02-09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政府會處理嗎
2021-01-03合同債權保全特點有哪些
2021-02-06陷入履行不能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8軍人病退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1-03-20快速理賠需要帶什么,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6保險公司再保險都有哪些內容
2020-12-20保險合同包括哪些形式
2021-01-28作“釘子戶”對于拆遷補償到底有沒有優勢
2020-12-15什么樣的安置補償協議是無效的
2020-12-31高鐵拆遷房屋和其他公益拆遷有區別嗎,有沒有補償標準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