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北京大學社會學研究中心針對同居和婚姻作了一個調查:_8.2%的人認為同居是因為住房緊張和經濟困難;39.2%的人認為婚前同居是必要的,其中男性占5_%,女性占49%;47%的人認為同居的生活方式給人以更多的選擇和更大的空間,其中高薪階層占_8%。2008年6月《時尚健康》在一項有5000余人參與的調查中,40%的人承認同居是為了生理需要,24%的人承認同居是因為內心空虛找個伴,只有0%的人是真正為了結婚,這還不包括說謊者。對同居大學生調查發現,在自我角色評價中,傾向扮演“性伙伴”角色的占37.6%,夫妻角色的占29.4%,“朋友”角色的占24.8%,“性”仍然是同居生活的中心問題。
根據非婚同居當事人主觀上是否有結婚意愿的標準分類,可以分為有婚意和無婚意的同居,這是最常見的分類,且表現形態各異:
1.試婚。通過模擬婚姻生活,“試一試”雙方性格、性生活是否和諧,合適則結婚,不合適則分手。試婚可以看作附條件有婚意的同居。
2.婚前同居。已計劃結婚,但由于住房、工作、學習、經濟等因素致使結婚登記程序延期,實際上是作為婚姻的前奏或結婚進程中的一個階段,在等待或準備結婚。結婚意愿比試婚確定,是名副其實的“婚前同居”。
3.事實婚姻。當事人按家鄉婚俗辦了婚禮就認為是夫妻了,群眾也認為是夫妻,只是沒有履行婚姻登記手續。結婚證書待有需要(如生育孩子)時去補辦。這是我國傳統意義上的事實婚姻,雖有演變,但本質一致。這是有明確婚意但缺乏法定形式要件的同居。
4.婚姻的替代。將同居作為婚姻的替代形式,以同居的方式共同生活而不受婚姻約束,且多數是獨身主義者或者離異后的恐婚者,很可能終身不婚或不再婚,是一種與婚姻平行的生活方式。無婚意但自認為是在“婚姻狀態”。
5.固定約會的同居。不以結婚為直接目的,雙方合意,彼此需要而選擇同居。對未來是否締結婚姻沒有確定預期,順其自然。無婚意的同居者的心理狀況更接近于單身者,不過是以固定的約會和性生活來替代單身生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何種情況下合伙人可以要求分割合伙企業財產
2020-12-02監外執行有哪些適用條件,監外執行如何實施
2020-12-13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起訴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0-11-20車禍導致他人父母死亡應該賠多少錢
2021-02-26學校對學生事故承擔過錯責任嗎
2020-11-23因工受傷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3-10意外傷害險的賠與不賠
2020-11-30對保險財產損失獲得賠償后終止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0-11-18倉儲物保險的代位求償權
2021-02-12哪些事故保險公司墊搶救費
2021-01-26出車禍后多長時間保險時效過期
2021-03-21負責保險業監督管理的主管部門是哪一個
2020-12-03理賠的近因原則
2021-01-09保險代理合同樣本(二)
2021-03-25國有劃拔宅基地可以買賣嗎
2021-01-07拆遷補償標準早已定好,被拆遷人還有反對的機會嗎
2021-03-07安置房的公攤面積比拆遷的原房屋公攤面積大合理嗎
2021-01-29拆遷補償款一直不給怎么辦
2021-03-17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有哪些方式
2021-03-14小產權房拆遷賠償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