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民工權益受侵害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民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導致農民工在就業中無序競爭。
2.農民工從業的隨意性和松散性,造成農民工權益維護困難。
3.農民工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和維權意識。
4.保障制度難以落實
二、農民工權益保護的對策
法律救濟方面:
1.認真落實我國相關法律中對農民工權益保護的規定。
2.在涉及農民工權益的具體司法實踐中,在法律規定的限度內向農民工一方實行“司法傾斜”,對侵害農民工權益者實施更嚴厲的懲處,對施害者起到警示懲戒作用。
3.簡化解決糾紛的法律程序,為農民工提供一條維權的“便捷通道”。
4.建立專門的維護農民工權益的無償法律救助機構,鼓勵法律志愿者積極參與,解決農民工的疑難問題,幫助農民工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進行訴訟,以維護農民工的各項合法權益。
社會救濟方面:
1.重視發揮新聞輿論在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方面的導向和監督作用,更好地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2.勞動和社會保障、工會、婦聯、教育、工商等部門的積極參與,開辟多種農民工維權渠道。
3.開辟維權熱線,使農民工的權利及時得到維護。
4.建立維權監督、舉報制度,使農民工權益受損的情況及時反饋給有關部門。
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提高農民工的素質為流出地的責任:
1.加大農村教育經費投入,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
2.改變農村教育模式,培養適合農村及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3.加大對農村轉移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
4.加強對農村轉移勞動力法律知識的培訓。
流入地主要應從以下方面努力:
1.加大對農民工崗前或其他職業技能的培訓。
2.是為農民工接受繼續教育提供便利。
3.是為農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創造條件。
三、政府責任
1.政府擁有宏觀調控的權力,可以界定產權、配置資源、調整結構;
2.政府握有行政法規制定權,可以依據憲法的原則不斷完善針對農民工的各種法規,約束對農民工的政策歧視和待遇不公,盡可能地使農民工享有公民和居民待遇;
3.政府有權通過各種手段(經濟的、法律的)對于拖欠克扣工資、勞動條件惡劣、無勞動安全保障措施的企業進行治理;
4.政府可以推動針對農民工的法律援助;
5.政府可以進行保護農民權益的宣傳,擴大影響;
6.政府可以支持組建農民工維權組織;
7.政府可以在就業信息的發布、市場培育等方面發揮行政指導的作用;
8.政府可以開展農民工的教育和培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共同犯罪構成
2021-01-16股權質押到期后還有效嗎
2021-01-03國外保護非婚同居女性權利的法律方法有哪些
2020-11-18什么是贍養費?贍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14挪用公款罪如何認定
2021-02-05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怎么公示規章制度才利于舉證
2021-03-20公司可以隨意調崗嗎
2021-01-27勞務外包工作中,勞動者受傷該由誰負責
2021-02-05施工工程糾紛屬于勞動仲裁管轄嗎
2021-02-06遲交人壽保險的保險費會有什么后果
2020-11-25保險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是什么
2021-01-09人身保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4單位保險要交多少年
2020-11-17無證駕駛人致人受傷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26清包工地上出了事怎樣理賠
2021-01-17商業車險退保能退多少錢
2021-02-11土地開發股權全部轉讓違法嗎
2020-11-23農村土地流轉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30澄海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