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手與犯罪預備的區別是什么?
著手與犯罪預備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概念不同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而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2、處罰不同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犯罪預備是著手實施前的階段,而犯罪未遂則是已經著手實施,但是因為其他外界原因沒得逞,比如想盜竊因為有人巡邏沒偷成,比如想搶劫因為遭到反抗沒搶到錢,但是行為實施時已經構成犯罪,只是沒有得到財物而已。但如果為盜竊去購買鉗子等作案工具,為搶劫去購買槍支、刀具或踩點等顯然是在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屬于犯罪預備。
《刑法》第22條第1款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p>
3、特征不同
(1)犯罪預備具有四個特征:
1)主觀上為了實行犯罪;
2)客觀上實施了犯罪預備行為;
3)事實上未能著手實施犯罪。
(2)未能著手實行犯罪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刑法》第23條第1款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p>
犯罪未遂具備三個特征:
(1)已經著手實行犯罪;
2)犯罪未得逞;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
二、犯罪預備形態的客觀特征包括兩個方面:
(1)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犯罪的預備行為,即為犯罪的實行和完成創造便利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以口頭、文字或其他方式對犯罪意圖的單純表露。二者的區別在于:犯罪預備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已具備特定的犯罪構成,我國刑法規定原則上要作為犯罪處理;而犯意表示,還不是行為,無論是從行為人的主觀意圖還是客觀表現上看,都不是在為犯罪實施創造條件,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對犯意表示不能處罰。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兩種類似于犯意表示的行為不能認定為犯意表示而應以犯罪論處:
一是某些具體犯罪的構成中所包含的口頭或書面語言形式的實行行為。如侮辱罪、誹謗罪、煽動分裂國家罪以及教唆犯罪里所包含的言語行為,作為強奸罪、搶劫罪等犯罪的手段行為的威脅性語言。這些特定的語言在特定的犯罪構成中屬于犯罪的實行行為,具備這些語言不但構成犯罪,而且不是犯罪預備,而是已經實行犯罪的其他犯罪形態。
二是單個人犯罪中制定犯罪計劃的書面語言,以及共同犯罪中勾結共同犯罪人、交流犯罪思想、商議犯罪計劃的口頭語言或者書面語言。這些語言都已經超出犯意表示的范疇,而是在為實施犯罪創造條件的犯罪預備行為,足以構成犯罪的,應當以犯罪論處。
(2)行為人尚未著手犯罪的實行行為,即犯罪活動在具體犯罪實行行為著手前停止下來。以上兩個特征說明了犯罪預備形態可能發生的時空范圍,即開始實施犯罪的預備行為起直至犯罪實行行為著手之前。
著手實施犯罪行為,但是卻在犯罪預備階段就放棄落實其他行為的,那么此時可能由于并沒有造成侵害,故此無需承擔刑事責任,此時是按照犯罪未遂來處置違法主體的。若是完成預備工作,然后繼續犯罪,那么就有可能故此犯罪既遂了。
哪些行為屬于犯罪預備?
刑法中犯罪預備屬于犯罪嗎?
怎樣認定犯罪預備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名變更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1前罪未執行能否認定累犯
2021-03-22買地鐵房的注意事項
2020-12-07離婚協議中有遺囑有效嗎
2021-02-07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31一房多賣構成犯罪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12哺乳期內被調崗
2021-01-28勞動糾紛多久過期
2020-12-15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有哪些區別
2021-01-29車輛出事故保險什么情況下能拒賠賠償
2021-03-25如何完善保險人對免責條款的了解
2020-12-23如何認定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1-03-05人身保險中投保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1保險公司拒賠有哪些合法理由
2020-11-29自然災害致人死亡保險公司賠償標準
2020-11-14保險代理人是指什么意思,主要包含哪些業務范圍
2021-01-24什么叫代理?
2021-02-16如何確定家庭財產險的保險金額?
2020-12-08原頒發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如何處理
2021-02-21農村承包荒山的價格是多少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