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刑法規定: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行為。如何認定誣告陷害罪盡在下文:
1、誣告陷害罪與錯告或檢舉失實的界限。二者在客觀上都表現為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的犯罪事實與客觀事實不相符合。區分它們的關鍵是,前者明知自己告發的是捏造的犯罪事實,具有陷害他人的故意;后者認為自己告發的是真實犯罪事實,沒有陷害他人的故意。要判明這一點,就必須查明行為人告發的背景、原因、告發的事實來源、告發人與被告人之間的關系等等。
2、誣告陷害罪與誹謗罪的界限。二者的共同點表現在都是捏造事實,而且誹滂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實,但前者是對人身權利的犯罪,后者是對名譽的犯罪。它們在構成要件上的主要區別是:(1)客觀行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通常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后者是捏造有損他人名譽的事實,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如果行為人雖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但并不告發,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損害他人名譽,則構成誹謗罪。(2)主觀方面不同:前者旨在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旨在破壞他人名譽。
3、誣告陷害罪與報復陷害罪的界限。二者都表現為陷害他人,但前者的法益是公民的人身權利;后者的法益是公民的民主權利。二者在構成要件上的區別是:(1)對象不同:前者的對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對象是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與舉報人。(2)主體不同:前者是一般主體;后者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3)行為表現不同:前者表現為捏造犯罪事實,作虛假告發;后者表現為濫用職權、假公濟私,進行報復陷害。(4)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報復的目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為了報復陷害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利用職權、捏造犯罪事實,并向有關機關告發的,符合誣告陷害罪的特征,應定誣告陷害罪,不以報復陷害罪論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行政復議中的第三人如何規定的
2020-11-13開具政審證明和無犯罪記錄證明需要哪些手續和材料
2021-01-19監獄假釋以后多久出獄
2020-11-17如何對移送管轄權裁定提出復議
2021-01-22單方解除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05學校應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1-02-28公司搬遷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3-09定期和終身壽險有什么區別
2020-11-14如何申請飛機延誤賠償
2020-11-13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特點
2021-02-2750萬重疾險一年多少錢
2020-12-07五五分成保險是怎樣賠償的
2021-01-17意外傷害保險理賠需要多久
2021-02-22出車禍對方跑了保險可以拒賠嗎
2021-01-27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3-26告知
2021-02-11土地承包合同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解除
2020-12-16拍賣的房子有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0-12-17土地流轉合同要注意哪些地方
2021-02-11哪些空掛戶可以獲得拆遷補償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