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是很常見的民事法律關系,畢業生到企業應聘,簽訂勞動合同后,雙方就建立了這層關系。企業和員工都要遵守相關規定,不得單方面違反勞動合同。如果企業沒簽合同,還可以通過仲裁去認定。那么,認定勞動關系的行為變量有哪些標準?下面我們通過本文一起做個具體了解。
一、認定勞動關系的行為變量有哪些標準?
主要參考以下三個標準:
1、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2、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3、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勞動法》第七十九條規定:“勞動爭議發生后,……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薄?a href='http://m.6065bob.com/zhongcai/4.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是什么?
1、主體不同,勞動關系一方是符合勞動年齡并具有與履行勞動合同義務相適應能力的自然人,另一方是符合勞動法所規定條件的用人單位;而勞務關系不限于自然人與用人單位之間,還可以是單位之間,自然人之間,并且可能是兩個主體以上。
2、關系不同,勞動關系中形成的是管理與被管理、監督與被監督、指揮與被指揮的隸屬關系;勞務關系是平等主體依據雙方約定所形成的一種財產關系,不存在人身的隸屬性。
3、關系的穩定性不同,勞動關系比較穩定,反映的是一種持續的生產資料、勞動者、勞動對象之間的結合關系;而勞務關系中多為一次性或臨時性的工作,一般以完成特定工作為目的。
4、待遇不同。勞動關系中勞動者除了定期得到勞動報酬外還享有勞動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各項待遇,如社會保險待遇等,而勞務關系一般只涉及勞動報酬問題,勞動報酬都是一次性或分期支付,而無社會保險等其他待遇。
綜上所述,勞動關系中企業和員工是兩個重要主體,認定勞動關系的行為變量的標準主要有三個,包括雙方是否符合主體資格、企業是否安排員工勞動并支付報酬等。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企業不簽署書面合同的,這對于員工來說是不利的,可以通過仲裁或者訴訟的方式確定勞動關系。
怎樣證明員工與用人單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確認勞動關系的依據有哪些
實習生與企業之間屬于勞動關系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勞務派遣糾紛法律適用
2021-03-06產下畸形兒發生醫療糾紛 經醫療糾紛調解達成協議
2021-03-23未成年工作須要辦社保嗎
2021-03-15婚姻效力能否追溯
2021-02-25預防性侵權請求權是什么
2021-02-17嫖娼事后如何認定
2020-12-07<交通事故篇> 發生交通事故,賠償責任如何承擔?
2020-11-29輕微撞車逃逸扣12分后多久能重考駕照
2021-01-07無權代理合同是否可以繼續履行
2021-02-20立案前轉移財產的,財產能被執行嗎
2021-02-23跳槽七誡 龍華勞動律師
2020-11-20勞動保護的措施有哪些
2021-01-05公司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2020-11-18雇傭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
2021-02-23公司拖欠半年的工資可以補償嗎
2021-03-01雙方當事人在發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18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含有哪些
2021-03-03保險公司理賠時會查證件的真假嗎
2021-02-28買的分紅型保險,可以理賠嗎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