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刑法上的過失犯罪處罰是怎么規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五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是過失犯罪。十六條規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后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第二百三十三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在處罰上,因為過失犯罪的主觀惡性比故意犯罪明顯要小,因此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比對故意犯罪的處罰要輕。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刑法的規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
二、過失犯罪結果認定標準
(一)這種規定縮小了過失犯罪的外延,使過失犯罪的概念不能涵蓋刑法分則規定的全部過失犯罪。對于以結果作為犯罪構成要件的過失犯罪而言,依照行為人對結果的心理態度來認定過失,自然不存在問題。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危險源日益增多,立法中已經出現了過失危險犯和行為犯的規定。如第330條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第332條妨害國境衛生疫罪等。對這類犯罪,其犯罪構成不以結果發生為構成要件,決定犯罪是否成立時也無須考慮結果,是否發生一定結果只是量刑情節而已。由于這種犯罪構成在客觀上不要求危害結果,在主觀上又怎能以行為人對其危險行為的心理態度為標準來認定有無過失。
(二)司法實踐中確定存在著通過考察行為的心理態度來判斷有無過失的情況,立法對此不能不予以反映。例如,1992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對認定窩贓、銷贓嘴規定:只要證明被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犯罪所得贓物而予以窩藏或者代為銷售的,就可以認定。據此只要行為人應當知道自己實施的是窩藏、銷藏行為,因疏忽大意而未知道,從而實施行為的,即成立犯罪過失。在這里,犯罪過失的構成不以行為人對結果的認識可能性為必要,而是以行為人對行為的認識可能性為已足。
(三)從理論上而言,這種規定反映了結果本位主義的消極刑法思想,我國的過失犯罪產法根基于傳統的過失理論,傳統的過失理論是以結果無價值為否定評價的標準的。但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過失對社會造成的損失已經與以往的損失不可同日而語。從保衛社會、預防犯罪的角度來看,在過失行為具有較大危險性的場合,即使不發生實害結果,也應追究行為人的責任,亦即這種行為本身具有可責難性。這也符合行為無價值的思想。
對于過失犯罪行為導致社會危害,如果能夠正確選擇自己的行為,避免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那么一般是不會作為犯罪來進行判決的,但行為人對自己嚴重不負責任的態度支配之下的行為,則應當根據實際造成的犯罪事實承擔刑事責任。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是什么?
單位犯罪有過失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假釋?假釋的條件是什么?假釋的考驗期多長
2021-02-26法律對大學生實習期工資有規定嗎
2021-02-14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是多少
2020-12-01涉外企業增資后還能享受哪些稅收優惠
2021-03-05申請商標注冊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17房產怎樣解除預抵押
2021-02-03人身損害賠償死亡賠償多少
2020-11-12房產繼承糾紛的解決方法有什么
2021-02-12法院可以凍結失業人員經濟補償金嗎
2021-02-25服務外包和勞務派遣的意思一樣嗎
2020-12-15關于北京勞動爭議管轄的地區主要包括了哪些
2021-03-22保險投資基金有哪些投資策略
2021-02-06車輛損失險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義務
2020-12-02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保險賠付步驟有哪些
2020-12-16保險合同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021-02-07保險合同簽訂后可以撤銷嗎
2021-03-25土地轉讓的補償有哪些
2020-12-13土地出讓金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0-12-16房屋被劃入拆遷紅線內,多久會被拆除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