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區分間接故意犯罪過失犯罪
1、定義不同
間接故意是犯罪的一種類型,即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而過失犯罪即行為人預見了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輕信能夠避免,實際上又未能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
2、發生的情況不同
間接故意一般發生在以下兩種情況:為了實現某種非犯罪意圖而放任一個危害結果發生;為了實現某種犯罪意圖而放任另一個危害結果的發生。
而過失犯罪主要有:疏忽大意的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過于自信的過失,行為人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
3、對危害結果發生的意志因素不同
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即聽之任之、滿不在乎,容忍、同意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過失犯罪行為本身蘊涵著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為。
二、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區別:
犯罪的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同屬犯罪故意的范疇。二者的相同之處在于,從認識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從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結果的發生。
二者不同之處在于:
(1)從認識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必然發生或可能發生;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
(2)從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有觀點認為,明知結果的必然發生而持放任態度時,也應屬于間接故意。我們認為不存在行為人認識到結果必然發生而加以放任的情況,因為放任是對危害社會的結果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其前提是危害結果存在發生與不發生這兩種可能性時,只有如此,行為人才可能存在發生也可以不發生也可以的心理態度。
故意犯罪中分為了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在間接故意犯罪的情況下,行為人是放任結果的發生。但在過失犯罪中,不管是過于自信的過失還是疏忽大意的過失,其實都不存在一種放任的心理。甚至可以說,行為人主觀上其實并不想要出現犯罪結果,也不想對他人的人身、財產造成什么損害。
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單位犯罪有過失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水土保持行政許可依據和范圍有哪些
2020-11-10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財產保全的區別
2021-03-04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不贍養老人有繼承撫恤金權嗎
2021-02-15擔保合同如何履行
2020-12-15被繼承人的死亡時間如何確定
2021-02-03裁減試用期員工也應支付經濟補償
2021-03-14北京工資超過多少扣個人所得稅
2020-12-08勞動爭議處理機關是如何處理因養老保險而引起的勞動糾紛
2020-12-07物保法律如何規定的呢
2020-12-11保險合同生效能退保嗎?怎么樣算合同生效
2020-12-13合同的法定解除權在什么時候體現呢
2021-03-12旅游財物被盜旅行社該賠嗎
2020-12-24保險合同沒簽字生效嗎
2021-01-01保險理賠計算公式是什么,理賠程序怎么走
2020-12-17公眾責任險評估的主要內容
2020-12-24保險出單員能做理賠嗎
2021-02-22如何挽救盜搶損失
2021-02-25醉酒致傷亡不算工傷嗎
2020-11-08船公司辦理船員保險應注意的問題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