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合同通常以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時開始計算訴訟時效,但無效合同因原約定的履行期限無效而致使訴訟時效的起算在實踐中存在很大爭議。對此,主要有四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無效合同應從合同簽訂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因為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就應當知道合同違反了法律規定,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第二種觀點認為,無效合同應從該合同被確認無效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該合同被確認無效之前,權利人并不知道合同無效和權利受到侵害的事實;第三種觀點認為,無效合同應從該合同原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時開始計算訴訟時效;第四種觀點認為,無效合同應從權利人起訴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
筆者認為,上述第三種觀點較為合理。就第一種觀點而言,雖然法律對民事主體實施民事行為的成立條件有明確規定,合同當事人應當知道這些規定,但實際上只有當原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權利人才能認為權利受到侵害;如果以合同簽訂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雖然可以推定合同當事人應當知道合同違法而無效,從而推定權利人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但對合同履行期間長于訴訟時效期間的權利人來說,其合法權利將失去法律的保護,這對權利人顯然不公平。就第二種觀點而言,在合同雙方發生糾紛、提請仲裁或審判確認合同無效之前,該合同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是一個不確定之日,這會出現合同不受時間限制地任何時候都可以提起訴訟,這顯然與訴訟時效制度的立法精神不符。第四種觀點其實十分荒謬,起訴是訴訟實效中斷的事由,如果把起訴作為訴訟時效的開始,就會陷入訴訟時效在開始的同時又中斷的怪圈,何況起訴時再計算訴訟時效,實際上已無意義。而就第三種觀點而言,它的合理之處就在于,雖然原約定的履行期限無效,對合同雙方當事人不具有約束力,但以該時間點來判斷債權人在原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從而開始計算訴訟時效,對合同雙方來說,都較為合理與公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服勞動仲裁什么時候可以起訴
2021-02-16誹謗誣陷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9公司被政府收購要什么條件
2020-11-27三維標志都可以作為商標注冊嗎
2020-12-02在何種情況下合伙人可以要求分割合伙企業財產
2020-12-02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最高法院將出臺勞動案件司法解釋
2021-01-25訴前財產保全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16中止探望權申請書怎么寫
2021-01-06交通事故逃逸死亡賠償
2020-12-03夫妻雙方怎樣做能不承擔對方債務
2021-01-13股票如何繼承
2020-11-26擔保合同能口頭簽訂嗎
2020-11-10如何委托律師購房
2021-02-05如果勞動合同終止勞動者是否能夠獲得一些賠償
2021-02-05勞動糾紛調解找誰
2020-12-16什么是保險公估人
2021-02-18哪些違法事項免責條款不能主張免責
2021-03-07被保險人的直接解除權行使條件有哪些
2021-02-27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呢
2021-01-16什么是保險代理人
2021-01-11